翻新时间:2022-08-13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做好生物教学工作
【摘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生物教学的交流工具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目的,办需在有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我们可根据生物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如:“我需要帮助”、“老师优劣之我见”等,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另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通讯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大大提高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更为直观的刺激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时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因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生物学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
一、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正确、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增强了感染力,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例如,细胞大小的比较:通过展示图片,红细胞和针尖的比较,使学生形象的了解红细胞的大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真正价值。
二、网络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作用
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景。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景,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景体验,在特定的情景中理解事物本身。根据一定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让学习者进会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基因的突变:展示最近通过基因突变培育出的新作物,使学生意识到基因突变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诱导基因突变。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作用,对呈现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的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整合。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上网操作,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提高了信息检索技能。
三、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时,要抓住“科学合理”这个关键,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切入点和时机,要避免不顾学生生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进行满堂灌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做法。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语音室、投影仪等手段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尽可能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比如:刚刚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制作课件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在课件上,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总感觉会缺少点什么,导致一课时幻灯片的数量多达三十来张,上课时就像放电影,走马观花,没有重点,喧宾夺主,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于是现在备课时会把幻灯片的数量控制在十张之内,精心挑选体现本课重点,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了多媒体,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是用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绘画
- 我家的鬼
- 快乐五人帮
- 我的“方程”生活
- 奶奶的手
- 最爱喝的伯父
- 秋天里的健忘症
- “大侦探”――方老师
- 一位老奶奶饿死了
- 家
- “虫虫”一家
- 为自己喝彩
- 只是讨厌
- 要知荣辱
- 草莓狂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方式
- 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艺术初探
- 乡村喇叭讲“大道理”基层声音传“正能量”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 贵安新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在京签约9个项目
- 当好村里的“媳妇”
- 浅谈化学教师的教学魅力与教案设置
- 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浅析
- 《竹影》教学设计7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4
-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5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5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7
- 《观舞记》教学设计5
- 《口技》教学设计6
-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6
-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6
- 《竹影》教学设计6
- 《口技》教例简述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8
- 高效背诵——《口技》教例评析
- 《观舞记》导学
- 《荒岛余生》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