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色彩词与修辞的关系

浅析色彩词与修辞的关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5

浅析色彩词与修辞的关系

【前言】这里主要阐述通感的运用。眼、耳、舌、鼻、身是人体的五种主要器官,分管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

人体的各种官能的单项性决定了它们是具有严格而具体分工的,正如陆机在《演连珠》中所说:“臣闻目无赏音之察,耳无照景之神。”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它们却可以互相作用,互相转化。《列子・黄帝篇》中说:“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这就是所谓的“通感”,即是将“彼类感觉移用到所描写的本来只产生此类感觉的事物上去,造成表达的新奇、精警”的一种修辞手法。通感的运用,可以使作品获得新奇之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加强美的多层次性和丰富性。因为通感是一种“感觉挪移”现象,它不是平面直叙式的表达,而是曲径通幽式的联想的表现。再如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诗云:“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白茫茫的北方原野,连朔风都被染成了白色,“风色”的寒冷,是视觉和触觉的相互沟通,从而营造出一种凛冽、清澈的奇特美感。

下面我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以及视觉和嗅觉相通的角度具体来详细论述。

(一)视觉和听觉相通

视听通感是通感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多种感官中,听觉和视觉上最灵敏,最丰富而又结合得最紧密的器官。视觉易于引发真切的形象感,它所感受的审美对象空间性比较鲜明,往往间接地唤起美感。听觉易于引发空灵的形象感,它所感受的审美对象的时间性比较突出,往往直接唤起美感。视觉和听觉的换位与流通,使欣赏者从视觉中可以同时得到听觉的感受,如同听到声音;从听觉中可以同时得到视觉的感受,如同看到具象。正如英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所言:“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白杨仍在诉无边的悲哀,喷泉仍在吐银白的呢喃。”波特莱尔的“回声渺茫如黑夜,浩荡如白天”都是对此精彩的描述。又如李贺的“啸声吹日色”(《难忘曲》),那伴随着夜以继日的歌舞的箫声,竟然吹暗了天色,吹熄了日光,而且似乎连啸声也染上了逐渐暗淡的白天的颜色。再来看几个例子:①风车风马不驰去,蜡烛啼红恐天曙。(李商隐:《燕台四首・冬》)②父亲的脸上露出了很厚一层深红色的笑,如同深秋的枫叶和柿叶。 (阎连科:《大校》)③野地里的狗汪汪吠叫。学校里摇起铃来了。晴天上凭空挂下小小一串金色的铃声。沁西亚那一嘟噜黄头发,一个鬈就是一只铃。可爱的沁西亚。(张爱玲:《年轻的时候》例①中奔驰如马的雨,飘忽似风的车,都无法负载自己去追寻已经杳然失去的恋人,天河欲曙,烛泪啼红,通过运用将视觉移就于听觉的通感,曲尽极致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缠绵悱恻的感受。例②中深红色属于视觉,笑属于听觉,用深红色来形容笑容,形象地表明了操劳一生的父亲虽然瘦弱,但给儿子的感觉仍如“深秋的枫叶和柿叶”踏实而温暖。例③中“铃声”是属于听觉的,然而这种无色的声音染上了“金色”,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金色”,这种明亮的色彩可以引起“响亮、悦耳、明快”的听觉。所以主人公汝良听到学校的铃声就想起自己喜欢的可爱的沁西亚,连她的“一嘟噜黄头发”,“一个鬈”都觉得是“一只铃”。听觉与色觉沟通在一起,巧妙而生动地显现出主人公汝良快乐的心情。

(二)视觉和嗅觉的相通

在视觉的外部形象中,色彩总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说“实际上没有有色而无形,也没有有形而无色的”。但外部形象有时不仅具有其形和色,还会带有香与臭等各种气味。由于某些颜色和气味相对稳定的出现在同一个物体上,自然视觉和嗅觉沟通的情形也会存在。例如:①我们的牛儿们驴儿们安静地睡了/做着蓝天下面的梦/梦着草色青青的香味/梦着阳光闪闪的彩色。(胡风:《青春曲》)②她喜欢得像晨起的阳光,腮上的两片苹果比往常红着许多倍,似乎有两颗香红的心在脸上开了小井,溢着红润的胭脂泉。(老舍:《微神》)③新翻的土地里有一股清新潮润的泥土味。泥土味是一种深红色。旺茂的麦茬白亮亮在月光里,散发着温热腻人的白色的香,那两种红白味道,如烟如雾样在夜里流淌着,还有她翻地的吱喳声,孩娃和妞们睡着后的鼻息声,都在水样的月色里漫浸浸地流。(阎连科《耙耧天歌》)

例①②中的“青青”、“红”颜色词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青青”是草的色彩,“红”是苹果的色彩,而“香味”是由具有这些颜色的事物引起的。心理学家们的实验说明:“纯绿色”引起“新鲜、草香味”;而“褐色”给人臭味之感。可以说,视觉与嗅觉的沟通依赖于人们感觉经验的积累,它使得无形的香味变得有形有色,从而把人物、情景渲染的有形有色,充满无限的生机。例③中用“深红色”、“白色”两个色彩词说明“泥土”及“麦茬”所散发的气味,将嗅觉与视觉沟通在一起,使得无形的香味变得有形了,从而把普通的农耕之景渲染得有滋有味、有形有色,充满无限的生机。

在语境的帮助下,色彩词所包含的各个“层面”的意义内容在形成“通感”的过程中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不仅增强了色彩气息的真实性,也增加了色彩感觉的密度和丰富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蛋糕斜塔
第一次坐飞机
我的家乡
一堂生动的课
一件难忘的事
往事
我要找妈妈
老鹰捉小鸡
我的课余生活
老鹰捉小鸡
要路还是要树
在车斗里
有趣的一天
当一回妈妈
下象棋
××矿务局招工广告
表现体广告中的论说体广告
中华全国××函授中心大专部19××年招生简章
表现体广告中的说明体广告
招工广告的写作
招工广告的概念
广告的作用
商品广告的写作
表现体广告中的起兴体广告
招生广告的概念
招生简章的写作
广告的种类
广告的概念
表现体广告中的幽默体广告
××自修大学招收高教自考大学本专科生招生简章
简述国有公路施工企业恶性价格竞争的成因分析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
关于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浅谈体育舞蹈的价值及推广
体育舞蹈价值的探讨
谈民族调式歌曲钢琴伴奏写作特征
以《父亲》为例浅谈歌曲的艺术处理
浅议音乐艺术的听觉与视觉元素
艺术通感在儿童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论钢琴演奏中的基础教学
舞台服装剧场感表现的浅议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论古筝艺术的表演形态
打破“三种唱法”划分的声乐教学方法
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解
《花钟》导学设计
《蜜蜂》教学设计6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1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8
《花钟》教学设计2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3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7
《花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花钟》教学建议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4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6
《花钟》教学设计1
《花钟》教材简说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