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切口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切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7-24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切口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听说读写诸能力中,阅读能力相对较难培养,因为要培养这一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由于时间、兴趣等原因,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往往成为“瓶颈”。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书写对联,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而且能训练学生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较灵活地掌握语文课中学到的古典格律诗的对仗知识,提高阅读兴趣。

对联不仅是兴趣和阅读的桥梁,还可以直接服务于热爱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拓宽学习内容等大目标。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对联,表面上看起来不适应实际需要,细究却不难发现,书写对联,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而且能训练学生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较灵活地掌握语文课中学到的古典格律诗的对仗知识,提高阅读兴趣。

二、对联能有效引导阅读

(一)对联有其独特魅力,适合中学生口味

对联,又名楹联、对子,在我国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对联是一颗闪耀着奇光异彩的瑰宝。其集诗词曲赋的精华,聚意美声美形美于一体,看起来整齐美观,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想起来意味深长,所以,它在各种文学样式中字数最少,却最富有中国文学的特色。作为我国独创性的文学样式,楹联的形式是和汉字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的,在世界九大语系中,虽然也有构佳思,写妙句之类的句子,但少之又少,再说其在音节、语句长短等方面也无法与汉语的对偶相提并论,因为惟有“孤立语”才有可能出现这么美的文学样式。对联的这些特性本身,对学生有几分神秘,更多的是吸引力。有吸引力,从学生的本性出发,自然愿意读。

(二)对对联吻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对联要用到对偶等修辞方法,为求工整,有必须练字达意,这些都在无形中完成,比直接讲述、剖析更易为学生所接受,老师也不必担心对偶讲深讲浅难把握。古体诗里,对偶的要求很严,不仅字数、词性、结构相同,还要求平仄相拗,对句中没有重复字,这种对偶叫“严对”。但是,现代汉语的对偶,只要求字数、结构、词性大致相同,称“宽对”。

俗话说,跳起来摘到的桃子最甜。对联,有一份神秘,有一定难度,正适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正好激发学生的攀登激情。对对联的过程中,学生易发现自己知识面狭窄的一面,利用这一点,相对来说易引导学生去阅读,而自觉投身阅读、充实自己这一点,正是我们教学中亟需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谓“殊道同归”。

(三)对联能刺激学生的阅读热情

我们目的在于学生走出阅读欲望低靡的状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欧阳修),凡此种种无非都在强调一点,要多读。语言文字的熟练运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读、多看、多写,学生从对联入手开始读了,开始对对联了,就会发现“学然后知不足”,反过来又会刺激其更旺盛的阅读热情,因为对联,说易又难,说难又易。凑足字数容易,要工整且有内涵就难了,再加上要对好一副对联,还须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处在这种状态的东西,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这些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后,都能很快地转化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阅读欲望。

(四)对联的多种作用也具有多种引领作用

对联的认识作用不用多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诗经小雅采薇》)的审美作用,“有书真富贵,无诗假神仙”、“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高处立,择平处生,往宽处行”等的教化作用同样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再阅读。

比如“泄造化之机缄,与世文章开易象;规山川之形胜,千秋陵寝奠淮阳。”(河南淮阳太昊陵墓清代王掌丝题联)这副对联颂扬了太昊(古帝伏羲氏)的赫赫功绩,是他发露了“造化之机”,创制了八卦而开发了“万世文章”,规划了山川地理而形成了锦绣江山。太昊的形象,乃是中华民族始祖集体化身的赞颂和景仰。这样的对联,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引导学生对“太昊”等的关注,追寻下去,也是一条广泛阅读的路。

中华民族从诞生、成长以至成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扬着勤劳、勇敢、智慧、追求真理和正义、崇尚文明和幸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获得了“文章大国”、“礼仪之邦”的美誉,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九八零年苏州费之雄在全国十八市职工书画篆刻展览会上的提联对此作了精彩的概括:泰岱日,洞庭月,黄山松,西湖堤,漓江水,南海潮,黄果瀑,故宫殿,昆仑雪,珠穆峰,江南园林,北国长城,阿里林涛,天堑三峡,点神州锦绣江山,增吾胸中丘壑;诸子文,屈原骚,相如赋,司马史,右军贴,道子画,李杜诗,苏辛词,汉卿曲,雪芹梦,龙门石窟,秦汉古墓,敦煌彩笔,雄文四卷,数中华灿烂文化,壮我笔底波澜。

壮丽的祖国山河,全集于一联之中,读来回肠荡气,激情满怀,以此教导学生,不难设想,气氛热烈,作用明显。学生为深刻品味此联,自然想进行相关阅读或追问,即使暂时不能读到相关的内容,也必然会播下多读、多思的种子。

通过这几副对联,我们不难看到,对联不仅可记录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灿烂文化,而且含蕴丰富,形象生动,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充分显示了楹联本身是一种思想艺术性很强的文学样式,它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蕴含极为丰厚的艺术宝藏之一。深入地开掘和研究我们民族的这一独创的文化建树,继承和吸收这份文化遗产,让我们的学生从中认识我们祖先的创造伟力和艺术才华,深刻地了解我们民族以往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是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的内在条件,更是建设我们国家和民族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一。

综上所述,对联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加强课内外联系”的理念,故恰当的将对联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提高对作品艺术特点的概括能力。同时,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可见,浙江省中考的仿写题完全可以步子再大一点,以便教师能更明确、更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去加强课外阅读,加强对美好传统的继承。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我爱您
挑战胆量
黎明前的研究
我好想当男孩
参加朱家尖沙雕艺术节
“游”黄山奇景
加油!加油!
与众不同
一次有趣的义卖活动
我做错了一件事
同在蓝天下,共爱一个家
雪中的景色
载着成功的小木船
啊!真让我感动
学自行车的苦与乐
探析农村职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发展
试论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试论当前职业教育误区的几点思考
试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保障机制的创新
试论加快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试析电力企业培训规范化管理的分析与研究
试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研究初探
试析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意义
试析新形势下发电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简论常州高职园区文化与周边文化和谐发展的路径探讨
试论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与实施研究
试论发电企业培训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试析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
浅析新形势下发电运行培训模式改进探索
浅谈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扫描
《绿色蝈蝈》语法修辞
都市里的绿蝈蝈
蝙蝠的自述
《绿色蝈蝈》问题探究
《绿色蝈蝈》课标解读
《绿色蝈蝈》典型例析
《绿色蝈蝈》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绿色蝈蝈》基础知识题训练
《绿色蝈蝈》重难点突破
螳螂
《绿色蝈蝈》课文背景知识
《绿色蝈蝈》课文鉴赏
听秋
鸟类的声音
《绿色蝈蝈》同步达纲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