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称谓内涵的演变看社会意识的发展

从称谓内涵的演变看社会意识的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05

从称谓内涵的演变看社会意识的发展

摘 要: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时代在变迁,社会文化意识在不断发展,称谓的内涵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不断演变。在交际中,人们需根据特定的社会规则选择正确的称谓以表明交际双方的关系和社会地位,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称谓内涵;演变;社会意识

引言

语言,是用来表达人类思想的工具,是人际交流的重要媒介;社会生活层面发生变化,语言也会随之而变。反之,因其本质属性,语言也能微妙地反映生活现状及社会变化趋势。任何对话,都需以称谓开始。称谓选择的恰当与否,决定了对话的进展程度及效果。

社会意识是抽象的,称谓却让这触不可及的事物具象化。从可触及的称谓的使用变化上,可窥见社会意识这抽象化事物的变化。

在本文中,拟分析“小姐”这一称谓,以此为代表分析从古至今人们对女性的态度的发展变化过程。

一、称谓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称谓,是由婚姻、社会关系、身份、职业等而建立,也能表明人际间亲疏关系。社会意识,由文化习得来实现,是对社会及文化现象的较客观认识。称谓具有使一段对话开始的社会功能。社会意识与社会内涵相互影响,前者变化,后者随之变化。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了解其间的关系在指导人们人际交流方面的行为具有建设性意义。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复杂的变化,变化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不断发展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影响称谓的内涵变化。例如,秦始皇以前的君主都自称“寡人”,之后却是以“朕”自称。

二、称谓内涵的发展

(一)理论基础

索绪尔的历时研究是在历史长河中研究语言的变化,而共时研究通常是以固定的时间段为观察点来研究。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才能较好地分析社会意识和称谓内涵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

在古装剧中,只有权贵家庭里的女子可被称为“小姐”,可见,那时的“小姐”这一称谓是社会地位高的象征。人们尊敬并向往这些能够被称为“小姐”的女子。反之,今日的“小姐”这一称谓,多重内涵集于一身,在使用上稍有不慎,也许就会得罪他人。

“小姐”的内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女性的态度。最开始,“小姐”只是一普通称谓。汉代的《说文解字》中记录,“姐”起源于四川方言,意为“母亲”,可见,当时“姐”毫无疑问是褒义的。

但随着朝代的更替,社会意识的发展,它逐渐转向贬义。发展到宋朝,人们在“姐”之前加上“小”,即“小姐”来称呼那些从事于低端服务行业的女子,如宫廷里的女仆、妓女等。显然,此时的“小姐”必定不可用来称呼权贵人家的女子。到元朝中后期,因社会的发展及社会文化意识的变化,“小姐”不再具有贬义的内涵――此时它是对女子的通用称谓,可用来称呼任何阶层、任何行业的女子。在王实甫笔下,崔莺莺就是被称为“小姐”的女子;可见,该称谓在当时是褒义的。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该称谓的内涵仍是褒义的,直至民国早期。但新中国成立后,“小姐”的内涵经历了巨大变化。那时,工农兵成为国家的主人。该称谓被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被称为“小姐”的女子被归为资本主义等,并成为“懒惰”的代名词。可见,当时工农兵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欺压生活,一翻身做了主人,就必定是对之前压迫他们的阶层深恶痛绝厌恶不已;“小姐”这个旧时可称呼权贵家女子的称谓自然也就转为贬义色彩。与此同时,“小姐”的褒义内涵只限于外国的年轻女子。但随着新中国的发展,社会意识逐渐开化,“小姐”的内涵不再局限于贬义。1993版的新词词典中将其定义为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子。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营模式被鼓励,各种行业新兴发展,“小姐”又在无形中被冠以贬义,称呼卖街女。当今,其褒义与贬义共存,但都保存了其最初的指向:女性。

总问言之,“小姐”这一称谓的内涵变化如此微妙,在使用中要格外注意。只有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才能全面的把握称谓内涵的变化,才可以在使用上不犯常规性错误。

中国是个农业社会,长时间处于农耕文明。农耕需要力量、耐力和体力。与柔弱的擅长女红的女子相比,男性的彪悍和强壮的体力更能胜任田间的劳作。上天赋予了男女不同的分工,但正是这分工让处在中国农耕文明中的男性成为了社会的主导。久而久之,因女性的体力不太适合田间的高强度劳作而只能窝在家主内做家务女红,女性逐渐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归根结底,这还是由当时的社会意识来决定的。

例如,在宋代,城镇经济迅速发展,是经济地位决定了女性的地位低下,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玩偶和生孩子的工具。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男性就会狂妄自大地认为女性只是附庸品而别无他用,“小姐”这一称谓的内涵也不可避免地被加上了贬义的色彩。殊不知,他们忽略了本质――男女只是生理机能致使分工不同而并无优劣之分。但触不可及的社会意识――在此为女性被认为社会地位低下――可以通过称谓内涵的变化来微妙地捕捉。

三、现实中社会文化意识在称谓内涵中的应用

在称谓的选择上,要适合彼时的语境。经历了如此漫长的发展历史,某一称谓的内涵也许在此时仍同时存在,如此处的“小姐”。称谓本身无所谓客观与否,全由它所使用的语境来决定。有些女性也许希望被称为“小姐”,因为她们重视的是“小”,是想保持年轻;而有些卖街女却可能对“小姐”深恶痛绝,这完全是需要语境的。

同时,思想也应与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意识相匹配。如今我们处在一开放包容的环境中,称谓的褒贬内涵也许同时存在,这就要求人们在使用中小心谨慎。了解主流社会文化意识,才能在称谓的选择上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陈建民. 语言文化社会新探.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

[2]常敬宇. 汉语词汇与文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3]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 北京出版社, 2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蝴蝶花
放学第一次自己回家
自我介绍
小皮皮
未来的学校
我最喜欢的漫画书
20年后的母校
未来的学校
我喜欢做的事
恐龙时代
考18名以后
即将来到的期中考试
我与轮滑的故事
我们的校园
春、夏、秋、冬的精灵
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综述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展望
从大陆—农业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的视角看台湾问题
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问题的研究
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控制系统控制策略的探讨
津滨轻轨代建制管理模式下的投资管理与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模糊综合评判
后冷战时代的欧盟中东战略与伊朗核问题
从大一统到全球化
快速轨道交通引导型卫星城市的规划及发展
城市铁路车站规模与临近道路交通量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曲线轨道超高有关问题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噪声污染及防护措施
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的探讨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6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2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2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10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4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之一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3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8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1
《要下雨了》教学实录3
《要下雨了》综合资料2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9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7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1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