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05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
《接触与碰撞――16世纪以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一书的最大贡献在于,为我们开启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的新视界,这是中西交流史中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16世纪前后的世界版图中,中国称得上是一个强国,至少在西方人心目中,对于中国的想象是完美的。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一批批西方人能够经由海路来到中国,西方人对于中国法律的认知,最先便是从游记和书信开始的。
第一批到中国来的是1517年的葡萄牙使团,他们抵达广州时用鸣炮来庆祝,却不知触犯了天朝的礼仪,等来的是抓捕他们的明朝军队以及中国的刑罚和牢狱。第一次见识中国法律的西方人,只是收获了一段难堪的触法经历。
1810年英国人小司汤东历时8年翻译的《大清律例》在欧洲出版发行,他评价这部法典的条文“最伟大之处是其高度的条理性、清晰性和逻辑一贯性”。这是第一次将中国的成文法典较为完整和系统地介绍给西方,尽管里面仍然不乏错漏之处,但西方人对中国法律的了解程度已大大超越了中国人对欧洲法律的认识――这时候的中国人也许仍然不屑于了解西方的法律制度。
小司汤东虽然对于《大清律例》在技术上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却是在对中国不再抱以美好幻想的基础上作出这一翻译成果的。他甚至在英译本的前言里写道:“中国人所吹嘘并得到许多欧洲历史学家承认的中国对其他民族的优势全然是骗人的。”从小司汤东的这个看似矛盾的看法中可以发现,西方人对中国法律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政治目的的纠缠,可以说,这是一种带有学术性质的比较法研究了。
当西方世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候,天朝大国的人们仍然是君主控制下的礼法社会,儒家文化深深地浸透到平民百姓的血液里面。尽管最初的西方人接触到的中国法律是零碎的,很多时候还只惊诧于中国人老被县衙挨打的臀部。从最初屡屡将中国法律歪曲到可笑的境地,从不自主到自主地研究中国法律,西方人逐步地修正着对中国法律的看法。真相总是在歪曲中修正,这些零碎的材料,经由一代代有中国生活经历的或者是对中国充满兴趣的西方人的修正,渐渐浮现出中国法律的真实轮廓。
这是一场持续300多年的比较法研究,但可惜的是,并不是双向的,在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之前,西方人早已将中国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这个情况现在正好相反,今日中国的法学研究已经无法逃脱比较法的视角,无论是德、日刑法之于刑法研究,日本、台湾民法之于民法研究,还是美国宪法传统和联邦最高法院判例之于宪政研究。套用北京大学教授苏力的话说,今天我们的哪一个部门法的研究,哪一个法律专题的研究又不是比较法的研究?
书中穿插的大量关于中国法律的灯草画、铜版画,均十分新鲜,大多是作者游学国外期间收集到的,也正是如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也许算不上一本真正的法学著作,仅仅是法律见闻录的集合,缺少升华后的批评。因为,法律不止是故事,故事只是时代和制度背景下的缩影,缩影虽具体而微,但法学家则应该具备穿透缩影的努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菠萝的自述
- 约 定
- 给妈妈洗脚
- 逛动物园
- 我的好朋友
- 蝴蝶的故事
- 快乐的一件事
- 花
- 雨伞
- 学书法
- 挖野菜
- 妈妈的爱
- 爱护小树
- 讲故事比赛
- 数学考试没考好
- 关于铁路旅客车站设置静态标志信息系统的探讨
- 由湖南益阳农村音乐教育引起的思考
- 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和教学改革的探索
- 由“龟兔赛跑”想到的
- 创新管理 跟新理念精心用作 提高效益
- 关于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探讨
- 浅析高速公路边坡的动态设计和应用
- 论手风琴教学的不足与改进
- 浅议新时期竞技健美操的审美追求
- 试论高速公路支路损坏的成因与养护对策
- 傣族舞蹈审美的浅义
- 浅谈美声唱法中的共鸣
- 试论提速客车纵向冲动和车钩磨耗加快的原因及改进建议
- 浅谈二胡演奏的换把与滑音
- 探索新理念下的音乐教学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3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泉水》教学设计
- 《我们成功了》说课稿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 《我为你骄傲》教学设计之一
- 《阿德的梦》综合资料
- 《秋天的图画》教学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2
- 《丑小鸭》教学设计之三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反思
-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