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基于高稳系数法的玉米新组合高产稳产性分析

基于高稳系数法的玉米新组合高产稳产性分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1

基于高稳系数法的玉米新组合高产稳产性分析

摘 要:采用高稳系数法综合分析了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育的14个玉米新组合的高产性和稳产性,所得结果与田间鉴定的综合表现基本一致:WL13-4的高产稳产性更好,WL13-8丰产性好而稳产性差,WL13-6丰产性和稳产性都差。

关键词:杨凌伟隆;玉米;新组合;高产稳产性;高稳系数法

Abstract:Th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character of 14 new maize varieties were analysed by 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method,which were from Shaanxi Yangling Weil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L13-4 is better than the others in the high and stable yield,WL13-8 is good high yield and poor stable yield,WL13-6 is poor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and those were consistent with field identification.

Key words:Yangling weilong;Maize;New variety;High and stable yield character;High stability coefficient method

在玉米品比试验中,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用玉米品种的平均产量(X)比对照增减产的百分率来评价玉米品种的产量水平,用t测验法或SSR测验法估算玉米品种间的产量差异,用标准差(S)、变异系数(CV)或回归系数(b)等来估测玉米品种产量的稳定性,把高产性和稳产性作为2个研究对象,而不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温振民[1]等提出的高稳系数法,能把玉米品种的产量水平及其稳定性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从而能准确地反映玉米品种的高产性与稳产性,是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高产性、稳产性的有效方法之一[1-4]。为此,笔者采用高稳系数法对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育的14个玉米新组合的高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5]盖均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39-47.

[6]李发民 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北方春玉米区试中的应用与分析[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

(1):10-13.

[7]许海涛,许波,王友华,等.玉米杂交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

(4):32-33,34.

[8]余本勋,张时龙,何友勋,等.杂交粳稻新组合滇杂35在贵州山区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J].中国种业,2010

(4):50-51.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千里眼”老师
神奇的药丸
小金鱼
晚饭以后
续写《狐假虎威》
独自在家
我的雷速登赛车
水面张力
《随你问》读后感
小白兔
我的一百分
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
我生病了
大象的耳朵
做遵守交通规则的小标兵
社会语言学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语言态度分析
交通运输专业《物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透过交际法看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贡献
论“微格教学”在高师声乐集体课教学中的运用(1)
科研音乐教育发展的生产力(1)
论网络语言特点以及网络语言学的诞生
柴科夫斯基与他的《曼弗雷德》交响曲(1)
于家堡交通枢纽配套市政公用工程地下连续墙新型施工法
新型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及建构略论(1)
《词汇与短语教学的认知语言学方法》介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分析性新闻(1)
罗大佑就是我们自己 (1)
《中国合伙人》的语言学习视角
电视经济信息节目中的视听艺术(1)
关于改进型泥浆处理系统在某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1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天》
《活化石》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四
《坐井观天》
《一株紫丁香》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
《我是什么》教学片段及评析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五
《活化石》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