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论新时期警察法治思维的培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提出了“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新概念,将法治建设推进一新时期。从新刑事诉讼法中证据规则的修改,到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中取消劳动教养制度等,体现了警察工作的立法与规定的不断完善与推进,更促进新时期警察培养法治思维,转变执法理念,促进执法规范化。
一、法治思维的基本内涵
(一)法治思维的概念
法治思维现并无统一的现成概念,培养运用法治思维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核心是法治,法治首先是一种国家、社会治理的方式,是对人治的突破,基于法治内涵,法治思维就是指人类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则、理念、逻辑和要求的思维习惯和程式,法治思维离不开分析、判断等逻辑思维,离不开法治原则、法治的精神实质、法治的价值追求等法治内涵,其既是动态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方法、范式。
(二)法治思维主体
法治思维的主体不应局限于执政者,其他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能够接触司法实践、社会管理实践等客观现实的主体都可以是法治思维的主体,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也可以是从事社会管理的行政执法人员,还可以是专门的法学研究者等等。其中警察作为拥有武装力量的国家强制机构,是重要的执法机关,应该成为法治思维确立的重要主体。
二、法治思维的价值与特点
(一)法治思维的价值法治思维是根植于法治理念基础之上,体现了法治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法治思维对于警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法治思维是完善警察执法理念的基石,有助于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权利本位的法律观,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另一方面法治思维是警察执法过程中的重要依托,能够提高警察人员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加强人性化执法。
2、法治思维内容多元化。法治思维绝对不是僵化,内容唯一的,而是多维丰富的。公安部门工作很复杂、内容很繁多,而且各警种警务定位也不一样,边防、法警、狱警、消防、森林、铁路、交通、内保、治安、刑侦、经侦、反计算机犯罪与户籍等等各有区别,主管内容与行作为方式不同,使得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实质下的法治思维在分析、判断、处理案件过程中内容多元化。
三、警察法治思维的提升与强化
(一)转变执法理念,是树立法治思维的基石现代执法理念蕴涵着法治意识,即每位警察作为执法人员,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之,转变以往“重实体,轻程序”的现实理念,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到处理结果与违法、犯罪事实平衡统一,真正体现立法精神,达到实体公正的最终目的,在执法过程中,保证执法程序公开、透明、连续,保证执法活动的公信力,树立执法权威,提升执法水平,确保办案质量。
(二)加强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公安机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执法规范化建设强调遵照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保障法律的权威,做到规范执法主体,建立完善人民警察执法资格考试制度:整顿非执法主体人员规范执法程序:针对不同警种部门的警务特点,加强执法教育,完善执法制度,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诉讼意识和人权意识。强化法治思维,既是对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和尊重的需要,也是有效落实执法措施、实现最佳执法效果的需要。
(三)注重警察职业伦理的培养与建设从警察专业化视角来看,警察职业伦理是警察职业素质之魂。警察是执法活动的主体,只有具备完善的职业思维和职业伦理,才能正确运用法治思维行使执法权。培养警察的职业思维,首先要加快思想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助,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的工作伦理与执法伦理,其次,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推动警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最后是个人法治素养的进步,在熟练掌握职业知识技能,具备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学习通过法治思维处理案件,切实提高执法水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妈妈
- 妈妈生病了
- 我的婆婆
- 看不见的爱
- 我眼中的爸爸
- 我的家
- 爸爸回来了
- 我的妹妹
- 忙碌的爸爸
- 妈妈
- 贪吃的弟弟
- 小弟弟
- 我的外婆
- 我的一家
- 童年的趣事
- 几种会计造假方法的审计对策
- 青海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的重塑
- 初探行政事业绩效审计
- 谈现阶段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问题与建设
-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与方法浅探
- 对民族地区旅游反贫困中的社区参与研究
-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 荔波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 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 论交际对旅游专业外语学习的作用
- 论数字化对审计真实性的冲击
- 对旅游管理学学科研究的主要关键问题研究
- 试析美国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及其启示
- 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
- 对游客感知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 拨开迷雾 超越自我──《观潮》教学反思
- 《观潮》教学反思
- 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 重视积累 加强实践──《观潮》教学设想及点评
- 《观潮》教学反思
- 《观潮》的“观”的教学
- 小学语文拓展课网络教学模式初探──《观潮》教学例谈
- 水与乳的交融──由《观潮》教学片断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协调整合
- 探幽览胜 渐入佳境──《观潮》教学片断及反思
- 《观潮》教学谈
- 《观潮》教学反思
- 《观潮》教学反思
- 《观潮》教学反思
- 注重积累 学会运用──《观潮》教学反思
- 《观潮》教学案例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