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_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长期以来,关于“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经历特殊的张学良,出于对国共两党的深刻了解,在晚年口述历史时对这一问题作了有异于一般学者和其他当事人的总结。这里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毅荻书斋”存藏的张学良口述文本为主要材料来梳理张学良的相关认识。

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

人们尽管对战略一词内涵和外延的解释古今中外多种多样,但有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无人忽略,那就是判断、手段和目的。简言之,战略要解决的是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通过何种手段达到什么目的的重大问题。

国共内战时期,国民党依靠强大的军事优势,对共产党实行军事“围剿”,以此达到彻底消灭共产党的战略目的。张学良在1936年就明确地、不止一次地提醒国民党战略制定者蒋介石:“共产党您‘剿’不完!”

张学良何以做出如此明确并在此后被历史证明了的判断?因为他清楚地看到了任何战略背后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在暗中操纵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这就是“中心思想”。国民党虽然一度是执政党,也控制过国家政权,但一直没有形成中心思想。张学良直言: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他分析说,国民党虽然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义,也向他的党员采取各种方法灌输,但“信仰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属于自个儿的……信仰不是旁人给你加上的”,只靠硬性灌输是不能使党员树立起信仰的。“真正的三民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可以说多数人不知道。背总理遗嘱,就在那儿背,他的真正彻底的意思在什么地方?谁也没有深刻地研究。”

张学良说:国民党没有“中心思想”,蒋介石也一样。“他的中心思想就是我,就是他自己……他就是唯我的利益独尊。”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共产党“完全是党的主义,守着党”,“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这是第一样;二一样,他们经历了万里长征,剩下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精华呀。”国民党军队“根本没有什么国家的思想”,包括中央军“都是雇佣兵,少数的人是团结的,多数人是雇佣兵,今天我可以在你这当兵,明天我也可以到别处去当兵。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不同之点在这。所以我跟蒋先生讲,我们打不过他,固然他人少,我们人多,但他团结,我们是个散沙”。

南京政府政策不公,杂牌军不满;共产党看得明白,和杂牌军也不真打

国民党打不过共产党,政府政策不公瘫痪了前线指挥系统,也是重要原因。张学良以自己为例分析说:“当年我开始时,我对中央是忠心耿耿啊,中央说的话,我是完全服从,中央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后来我发现这不对呀!中央对我不是这么回事啊!”他总结道:

第一,国民党中央对中央军和杂牌军不一视同仁。1935年末,东北军的两个师被中国工农红军吃掉了。“我很痛心。我要补充,没有。可是死这么多人的抚恤呢,除了我个人拿出钱来抚恤外,再报中央依‘剿共’阵亡抚恤,但中央分文未拨。那个时候,我有一个营长……他说:‘政府给我一个条子,让我回家去领,我家在东北,我上哪去领?’”“这件事使我受刺激非常大……我们东北人,家都没了,上哪领抚恤?被打死的人领不到抚恤,受伤的人又不能回原籍……中央很不讲理。”为什么中央政府明知东北沦亡,还给东北军阵亡将士开空头支票?张学良说:“蒋先生啊,他总有一个意识……总是这是我的,那是他的,分得特别清。这个是我自己亲儿子,那个是干儿子,他不把人看成是平等的。”“军队减员了也不许招兵……我们发现,他把我们损失的两个师的番号给撤销了,却暗地里让胡宗南招兵……”

第二,蒋介石让杂牌军“剿共”的目的是在“一斧两砍”,借刀杀人。“中央让杂牌军‘剿共’,中央军不‘剿’,杂牌军对中央当然都不满……因为什么?”“事情明摆着,谁都明白,这不是让我们去‘剿共’,等于是让共军消灭我们。”

第三,几乎所有“非中央军”都发现了蒋介石是在“借刀杀人”,所以前线军队有令不从。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是“剿共”前线总指挥、副总司令,指挥东北军、西北军。他说:“比如说杨虎城,他也是被我指挥的。杨说,让我们去打,钱呢?”“那马家军问我,副司令我打不打?我打了,你给我补充不补充?枪支弹药我打完了我上哪儿领去?我花的钱,谁给我?兵打没了,不许我再招,那我怎么办?”“我怎么回答?我只能说你看着办吧”。“蒋先生利用‘剿共’消灭杂牌军的这种做法,共产党当然也明白。共产党跟杂牌军也不死乞白赖打,杂牌军也知道共产党不真打。”

“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不是国民党把大陆丢了,是大陆人民不要国民党啦”

1935年,张学良出席了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五届一中全会。这期间,他对南京政府和国民党高官素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开始时我对国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后,大失所望……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他们都不是为了国家。”国民党中央开会“乱七八糟,蒋介石讲话新名词很多,但空洞得很”。“那时候蒋先生讲话,最爱说三个词:死干、硬干、快干。大伙儿也不爱听,闲得没事啊,就在那儿做打油诗。”一个执政党中央开会,庸俗到如此程度。

更令张学良失望的是,汪精卫遇刺时,“枪一响,大家都吓跑了,连警察、警卫都跑了……那真是丑态百出。那凶手都被我和张溥泉抓住了,跑回来的几个警察还在那掰枪栓呢,掰也掰不开……”警察清理现场时,“看见一个人在厕所坐着呢,就问他:‘你在这干什么呢?’那人回答:‘在解手。’警察问:‘解手你怎么坐在地上啊?’……警察又问:‘你是干什么的?’他回答:‘我是中央委员。’‘你叫什么名字?你怎么不带证件呢?’那人说:‘我证件扔马桶里了。’他怕刺客知道他是中央委员啊。”一个党在这样一群人领导下,又是处于国难当头的年代,岂有不败之理?! 张学良说:“简单说,国民党在大陆时,把大陆看成征服地一样,没有想到这是自己的国家。”“那时政府真叫不讲理,都是自己的人民,你怎么能把人民当成俘虏看待呢?你是中国军队,怎么能那样看待老百姓?你那不是逼着老百姓上山当共产党吗?”“中国的古书上说,天心自我民心,天听自我民听。你不得民心,那你就得等着失败。”“不是国民党把大陆丢了,是大陆人民不要国民党啦。”

蒋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而且热衷于玩权术,导致军心动摇,这也是国民党军事失败重要原因。

张学良晚年口述时,数次引用王新衡对蒋介石的评价:“他不使唤人才,他使唤奴才。”“什么叫奴才?什么叫人才?怎么分辨?人才首先是有一定人格的人,他有良知,有胸怀,这种人不一定你说什么,他就听什么。奴才最大特点就是你要他怎么的,他就怎么的,只要能得到好处就行。”奴才没有人格,不仅听话,更关键的是他为了满足个人利益才听话。

张学良说:“蒋先生不光用奴才,他也听奴才的。我举个例子,那时我们开会,研究一个什么事,陈诚他不咋发言,那我们想他一定是同意了,那蒋先生也不吱声,这个事情不就等于决定了嘛。顾祝同跟我说:‘张先生,你信不信?今天这个会议决定的事,明天就会推翻。’我当时还不信。他说:‘会后啊,他(陈诚)一定到蒋先生那嘀咕去,你看,明天这个事情一定不是这个样。’会开完以后,我就去关内了,有人告诉我说陈诚去蒋先生那了。这我就明白了,顾祝同说得对呀。”“我评论蒋先生,用我们北方话说,蒋先生愿意听小话。你正式跟他说的话,当然他也听,不是不听,但抵不过底下嘀嘀咕咕。”蒋介石喜欢这种会说小话的人,“所以他用陈诚啊、戴笠啊,他喜欢这种人”。这种人围在蒋介石身边,那真正的人才就不跟他接近了。

抗日战争一结束,“蒋先生还是要消灭共产党。那时候蒋先生手里有好多的军队,包括重武器啊,像杜聿明,全部美式装备呀。我后来听张治中跟我讲,他说,那时候到东北呀,本来内定是让他去,可后来陈诚不知在里面咋鼓捣的,陈诚去了。张治中说,如果我去,不会落到那样”。

把张学良口述中围绕的战略基本要素拼接起来,可以看出国民党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张学良在口述中没有提到“战略”一词,有人认为他的口述通篇表述“乱七八糟”,所述内容“七零八落”,更有甚者说他纯是在“东拉西扯”,“胡说八道”。笔者认为:张学良口述方式虽然有失科学,但不失艺术;表述虽然有失语言规范,但不失具体生动;观点虽然有失系统,但不失深刻精辟。只要认真研读,就能发现有条逻辑链条贯穿在零碎的口述背后。以他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这一问题为例,就会发现他的回忆和分析基本上是围绕战略基本要素展开的,把这些“崩豆”式的叙述拼接起来,就会发现一位军事家的系统思想在零乱中跃然纸上。

战略首先着眼于长远问题。国家战略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国家利益。而张学良对国民党军事失败原因的分析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他们都不是为了国家。”国家战略是由政府官员参与制定的,由不是为了国家的一群人制定出的战略还能是国家至上的战略吗?更不用指望它能解决国家长远问题。战争年代难得一聚的国民党将军们竞相以低级打油诗来消磨时间,这样的会议怎能有深思熟虑的战略计划出笼呢!

战略的第二个特点是全局性。解决全局性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可能是简单界定的准则,它是一种思想方法,要排列优先,然后选择最有效的行动路线。九一八之后,民族危机问题上升为中国第一位全局性问题,这是当时的形势。如果“排列优先”,抗日一定是第一位的,“攘外必先安内”战略显然不是“最有效的行动路线”。所以张学良说:“我不干了,说什么我也不干了,你跟日本打,我打!你和共产党打,我宁可叛变。”国民党放弃全局性问题,将所有战争资源都用在内战战场,使有限的抗日有生力量在内战中被不断地消耗。这样的战略无疑是错误的。

战略的第三个特点是高层次重大问题。张学良首先强调的是产生战略的基础――思想信仰,指出国民党因为“没有中心思想”导致正确战略不能产生。接着他指出官员的腐败,因为任何战略计划都是要由人来把它变成现实,军政官员的腐败、具体政策的错误,不仅瘫痪了政府,也瘫痪了前线指挥机关。张学良特别强调人心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特别强调国民党军队不择手段寻求胜利的愚蠢。国民党军队因为不择手段地欺压百姓导致战场上的四面楚歌,又因为得不到百姓支持而对百姓的残害更加肆无忌惮,结果百姓“都被逼得当共产党了”,因此红军“越‘剿’越多”。红军越多,国民党求胜之心越切。“而假使你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胜利之上,而不考虑其他任何后果,则你可能将国力耗尽,而再也不能获致和平。”

按照张学良的分析,战略本身如同一座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底部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民心,而政府和军队统帅位于金字塔顶端,党和军队是支撑战略金字塔存在的中间部分,维系金字塔结构不散的则是思想信仰。国民党因为“没有中心思想”,使战略金字塔在搭建之初就失去重心,政府政治的腐朽和军队统帅的昏庸使党心涣散、军心动摇,最终民心丧失,使金字塔失去了依托,这才是国民党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爸爸,我想你
月亮船
白杨树
今天我去做客
捏飞机
爱护草坪
庆祝国庆
可爱的橘树
快乐的一天
看《福娃奥运漫游记》
星星
失败是成功之母
幸福的味道
四季的脚步
炼铁清洁生产技术需提高风温
净化社会信用环境为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1)论文
网刮技术解决贝类养殖环保大问题
纳米镜面喷镀环保表面处理新技术
“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上)  
关于我国听证会制度的思考
村级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之我见(1)论文
浅谈推进政治文明必须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自首犯的翻供及其处理(1)论文
炼铁清洁生产技术贯彻精料方针
法院向人大报告工作制度的法律思考
代理关系的虚化与重构:人大信访制度的现状及其改革之路
浅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茂名重化工业建设
重温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难点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字词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后习题答案
《灯光》 美文欣赏
《十六年前的回忆》随堂练习 基础篇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手指》 美文欣赏
《灯光》 重点问题探究
《十六年前的回忆》 海伦凯勒的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整体阅读感知
《灯光》 随堂练习巩固篇
《手指》 同步作文话题设计三
《十六年前的回忆》 重点问题探究
《灯光》 整体阅读感知
《灯光》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