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对言语社区进行语感测量的新视角研究

对言语社区进行语感测量的新视角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对言语社区进行语感测量的新视角研究

引言

方言的口语表达方式的存在,在国内语言学界及教学界是个不争的事实。葛传掣出了方言口语语言的定义: 在语法和用词方面基本上不能算错而意思也还明白,可是明显地从汉浯思维产生而规范用语并不这么说的语言。而王初明认为方言表达在各个社区涵盖的范围更广一些,他认为只要是由汉语书面表达式直接转换成口语,而规范用语通常不会使用的词句都可称为方言表达。

近些年来,关于口语表达问题的研究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语言形成的原因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视角延伸至中介语、对比分析、文化、思维认知等多个角度。其中邓炎昌,王萍,孙静等认为汉语思维的干扰导致了方言表达。近期代表性成果为马庆林、彭雪梅等人所研究,这些学者都从认知角度研究了方言口语表达的成因。王初明等人提出了“补缺假说”,他们提出目的语语境知识的缺失会让汉语语境知识发挥补缺作用,从而激活大脑中相应的方言表达式。还有些学者认为,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及语法学习不当会导致口语表达的产生。

尽管学者们对方言表达成因研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收获也颇丰,但方言表达还是普遍存在于规范书面表达之中。主要存在的差距或不足有:国内学者关于方言表达的研究大多从语言输出层面去论述,所以已有的研究缺乏理论和实践上的完整、系统、深入及最新的分析和研究,操作性研究虽然较多,但理论指导下的干预研究缺乏新的切入点。近些年来,国内在语言研究方面,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展现在我们眼前――言语社区的公众语感测量。

一、言语社区

言语社区也叫言语社团,作为语言分析的单位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目前,关于言语社区的界定标准,语言学界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时期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最初,Gumperz,Labov等学者们倾向于把它看做一个固有的界定在一定地域的研究对象,有相同的语言变项的运用特征,社区成员有一定的交往密度, 及自我认同。后来的一些学者如Duranti、Brown and Levinson等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他们认为言语社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种抽象的空间,不再把它看作一种已经现成存在的类似社会学上的社区。他们倾向于把言语社区看作交际的产物。言语社区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可以同时属于多个不同的言语社区,一个大的言语社区下可以有不同的子言语社区,但是在特定场合只能认同其中的一种,这种特定的认同取决于环境中哪一种言语是最重要的或对比性最强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和认识。

为了防止言语社区与社会学上的社区,方言学上的方言区相混淆,对他们进行区分具有很大的意义。刘兰芳在《“言语社区”的本质》一文中提到了言语社区与社会学社区的区别。社会学上的社区必备的要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一定规模的社区设置,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一定类型的社区组织。上述基本要素也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别,即人群要素、自然物质要素、社区文化要素。这些基本要素在特定地域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一个社会学上的社区。然而除了人口,上述种种要素都不是言语社区的必备条件。但是,社区活动必须借助言语交际,而一定的言语交际密度是言语社区的特征之一。其次,游汝杰在刘丹青的著作《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的第十六章社会语言学与汉语方言学的新阶段中,指出了言语社区与方言学上的方言区的区别,方言区是方言地理学和方言分类学上的概念,是根据语言结构特征划分出来的单位,而言语社区是根据语言层化特征、交往密度、自我认同划分出来的单位。方言区一旦划定,其同言线和边界都是明确的, 不能改变的,除非根据新的标准重新划分方言区。而言语社区的范围就可大可小,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是动态发展的。在方言地理学上,双方言区要么归属其中一种方言,要么当作两种方言的过渡区来处理。在社会语言学上,双方言区可以独立自成一个言语社区。

尽管定义言语社区这一术语非常困难,但这并未妨碍我们使用它。Labov曾说过,“语言要放在语言集团的场景中进行研究,根据整个言语群体而不是根据言语个体进行判别。”

作为语言学研究的新方法,言语社区在语言调查方面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2004年,国内关于言语社区理论的研究获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学者徐大明先生提出了“言语社区理论”,并为了克服循环论证的弊端,提出了“社区第一, 语言第二”“区中找语”的方法,这种方法经过实证调查验证,是非常可行有效的。目前,言语社区主要应用在城市语言调查方面,例如城市化带来的语言问题和移民社区的语言问题,农民工语言问题等。虽然有些模糊,但社会语言学已经证明它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二、语感与公众语感测量

近年来,语感成了语言学界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国外对语感的系统研究出现在近四十年左右。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语文教育学家也开始重视语感的作用。夏D尊最先提出语感这一概念,他提出语感就是对于文字应有的灵敏的感觉。这可以称作语感的前科学概念,只对语感的发生过程进行描述,其价值不在于明确语感的本质属性,而是引起了人们对语感现象的重视。近些年来,语言大师吕叔湘、王尚文、王立等语言学家都对汉语语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其定义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语感是否是语言能力的一种,学者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王尚文认为语感是半意识的言语能力,王立也认为语感是使用语言的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语言能力,而吕叔湘则持不同观点,他认为语感有好与差之分,好与差表现为语言能力的高低,但语感本身并非语言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从《乌塔》想到的1
暑假郊外秋游
蝈蝈儿讲的故事
从《乌塔》想到的
秋色花园
花花的故事
我家的猫
秋天的流花湖公园
我的发现
从《乌塔》想到的10
从《乌塔》想到的8
公园的一角
从《乌塔》想到的7
观察日记——小金鱼
成长中的一件事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案件追踪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看电视》重点句品读
《看电视》作者简介
《看电视》随堂练习 巩固篇
《胖乎乎的小手》老师语录
《看电视》老师语录
《春天的故事》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看电视》重难点分析
《看电视》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