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缅还是“胞波”吗

中缅还是“胞波”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4

中缅还是“胞波”吗

上世纪60年代,中缅关系被称为“胞波友谊”,陈毅副总理曾为这种特殊的友谊作诗,其中的几句是:“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的确,在中缅关系史上,华侨移民缅甸历史久远,与缅甸人关系融洽、亲善。历史上,缅甸人习惯称呼华人华侨为“瑞苗”、“胞波”。在缅甸语中,“胞波”是兄弟的意思,“瑞苗”为亲戚之意。1960年,两国政府开始使用“胞波”这一缅甸人对华侨的专有称呼,来称颂双边友好关系,“胞波”的内涵由此也从华人华侨与缅人的民间关系扩大至邦交关系。

什么是“胞波”

华缅民族关系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最佳典范之一。在华缅民族关系史上,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族际通婚率高,华人华侨同化程度高。所以,“胞波”称谓的出现、使用,与华侨同缅人大量通婚、血乳交融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1953年缅甸华人华侨约有35万人,其中40%是中缅混血。实际上这一比例被低估了。在通婚中,有把中缅混血男性视为中国人,女孩则归为缅甸人的传统习惯,所以有中国血统的缅甸人不仅数量多而且无法真正计算。

缅甸有句谚语,“如果你想成为缅甸人,你就要首先成为一个佛教徒”。缅族历来笃信佛教,而华侨也大多为佛教徒。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华人华侨得到缅人接纳和认同的另一重要原因。此外,华人华侨熟知缅人的文化、宗教、习性,深得与缅人相处之道。有人曾这样总结华人华侨在缅受到善待的原因:“缘华侨之性情、状貌,以及宗教,皆与缅人相近。以善于揣摩之华人,与之往来交际。自是密切异常。”

20世纪50至60年代,缅甸社会对华侨华人的这种亲善态度仍较为普遍。一位缅甸华人这样回忆他童年时的感受:“记得小时候有比我年长的缅甸朋友叫我‘胞波勒’(小胞波),那时候不懂事,不知‘胞波’的含义,但知道这是很亲切、很友善的称呼,因为我也能从他们的眼神里感觉到那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即使1967年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后,诸多华侨证实他们的邻居、周围寺庙的和尚仍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澳门缅甸归侨张平回忆说,这种“类似方式的无偿保护华人华侨,广泛存在于民间……至今想起仍感到温暖、踏实、可靠”,“童年时期家人与缅甸友人亲密无间、守望相助的友谊至今无法忘怀”。

1988年缅甸新军政府上台后,缅甸社会对中国、中国人以及当地华人华侨的态度逐渐发生消极变化,时至今日缅甸民间已经不太用“胞波”来称谓华侨了。相比之下,两国政府还在频繁使用这一称谓来强调两国的传统友好关系。

中缅“胞波”外交

1948年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两国关系进入新时期。原本用来指称华缅民族关系的“胞波”,被频繁用来比喻两国外交关系并一直延续至今。

1950年中缅建交之后,双方初期并没有把两国关系定位为“胞波”情谊,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双方关系并不十分融洽。1954年中缅关系实现突破,两国总理首次互访并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4年的中缅高层互动中,虽然两国都强调了双边关系拥有友好的传统和丰富的历史遗产,也都使用了“亲戚”、种族上“同出一宗”的说法,但还没有使用“胞波”定位。

“胞波”情谊的历史遗产

冷战结束后,中缅两国政府仍在使用“胞波”提法,但其内涵或侧重点已经发生了转移和变化。冷战时代,双方在谈到“胞波”关系时,总是会强调这种关系的亲戚或者兄弟性质,近些年则把“胞波”关系只界定为传统的历史友好关系。有两点是双方始终所坚持的:第一,“胞波”关系是中缅友好的历史传统;第二,“胞波”的基点是两国人民间的友好。第二点对于当前中缅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升级,尤其意味深长。

如何让“胞波”关系名至实归,如何重新赢得缅甸民众的善意、友好、信任,不仅需要时间、诚意、行动,更需要让缅甸人民真正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在缅甸遇到的这类问题和挑战的严重性,中国新一代的领导集体“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对那些对我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地考虑到对方利益”。中国向周边国家提出了“亚太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多种合作构想和发展愿景,中缅也将彼此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胞波”到“伙伴”,从兄弟、亲戚到“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无论构想和概念如何演变,中国和对象国关系的民意和社会基础都必不可少,“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无论是华缅兄弟情谊,还是昔日中缅“胞波”外交的成功经验,其最珍贵的历史遗产就在于真正做到了民心相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黄河倡议书
我也追星(贝多芬3)
又读黄河
我也追星(林俊杰)
我也追星(韩庚)
给黄河的一封信
我也追星(海伦·凯勒)
游黄河和大芦湖
我也追星(周笔畅)
黄河一日游
我也追星(贝多芬2)
心系黄河
黄河需要诚信
观黄河
拯救黄河
通化“阳光新村”取代棚户区
园林工程中不该忽视的细节
北京11座新城规划将出 细部“两会”敲定
屋顶花园的防水处理
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广州规划局公布:地铁口50米内要有公交站
新型多级多段式膨胀型建筑锚栓
未来20年中国区域发展将呈现六大新格局
黑龙江:大庆市全面推进“五湖一河”改造治理工程
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独特的北方园林树木的冬态美
世界第一建筑
美国9·11后建筑设计融入防爆理念
人是城市空间环境的主角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月球之谜》 第一讲义
《太阳》 考点练兵1
《月球之谜》 重难点分析
《月球之谜》 第二讲义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师语录
《月球之谜》随堂练习 提高篇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教案讲义2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月球之谜》 相关介绍
《太阳》 重难点分析
《太阳》 教师语录
《太阳》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月球之谜》随堂练习 巩固篇
《太阳》 范文习作
《月球之谜》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