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勤者不匮 思者无咎

勤者不匮 思者无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勤者不匮 思者无咎

文化之为物也,不能解饿,不能御寒,似乎是一个无用的东西。然而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故商有儒商,兵有儒将。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当前是和平时期,部队有充足的时间和充分的条件从事文化建设。因而部队里也不断涌现出文学家、艺术家,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书法家,河南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副政委刘世清大校便是其中一位。

刘世清出生于干部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爱家庭影响,他自幼就对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是一个性格文静、内向的人,临贴习字,他能坐得住,并能长期地坚持下来,这正是一个成功的书法家所必备的素质。在长期临帖的过程中,世清对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书法经典尤其是帖学一路如王羲之、米芾、王铎等有广泛的涉猎,打下了雅逸工致、秀润华滋的风格基调。世清诸体兼擅,而以行草为主,尤以大字作品,用笔饱满稳健,举重若轻,转折之弊,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世清这为书,无功利之心,唯快乐是求,心不滞于外物,故能得怡然自适、振迅天真之趣。他不会去跟风气、赶时髦,刻意地改变自己,迎合别人,故其作品能写出真趣味、真性情。

当然,世清的书法面貌并非一成不变。对于自己应走什么样的书法道路,他有自己的思考,也不断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近年来,他觉得自己的作品用笔热滑有余而生拙不足,于是便转而临习章草,以增加作品的顿挫和节奏感。刘世清悟性很高,又有超乎常人的勤奋,故他经过一段时间的临习,章草写得像模像样,转折提按,顿挫行留,颇得章草回环往复、从容不迫的韵味,而且其行草、楷书也增加了几分生拙和厚重。

作为一名有着三十五年军龄的职业军人,世清对兵法有精深的研究和浓厚的兴趣,而且很自然地把兵法与书法联系起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范畴里,二者本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人常常用兵法的理论来论述书法,刘世清则进一步探索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把握书法和兵法共通的发展规律。他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探索了兵法与书法来源,书法、兵法的相互关系,坚持习诵历代兵法家文论、诗词歌赋。如今,世清用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来表现上述有关兵法和书法的内容,这是一件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它不但是一次工程很大的书法艺术活动,也是对我国古代丰富的兵法理论遗产的一次整理和弘扬,也是在新时期重要条件下探索兵法理论和书法理论的一次有益尝试。因而刘世清的这次艺术活动是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

继承弘扬祖国的文化传统,是今天每一个人的责任,而要想做好这件事情,除了需要一定的条件,对个人的素质也有相应的要求,其中勤奋和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两条。而这两条刘世清恰好都具备。这就为他的成功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左传》有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而“思者无咎”是柳宗元《敌戒》中的话。我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送给世清,祝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勤奋探索,深入思考,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出差了
新年历险记
最爱书法
心中的爱在流淌
那时候,我泪流满面
误解
布娃娃
采访
游香港海洋公园
学会爱
竟不如它
上网的乐趣
妈妈,我想对你说
人美是什么?
爱的传递
徐复观对儒、道艺术精神关系的疏通(1)
试析高校色彩设计课程教改探索
浅谈金融不良资产之法社会学透视(1)论文
试论《性自命出》的美学思想(1)
论朱光潜的美学体系及其当代意义(1)
徐复观对庄子美学的发明及其误读(1)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详细内容(1)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1)
心里深藏着一个世界——宗白华的人生理想与实践(1)
隐名合伙制度的必要性分析(1)论文
如何分析认定票据诈骗罪中的主观目的(1)论文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限制或排除股权继承的内容及效力(1)论文
公司社会责任规制的模式选择(1)论文
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
CPA对客户职员舞弊损害赔偿之责(1)论文
寻找快乐的源泉──解读人教版语文第1册课文《爷爷和小树》
《爷爷和小树》教学片断与点评
小花样 大变样──《爷爷和小树》教学片断与反思
让我们成为好朋友──《爷爷和小树》教学有感
《爷爷和小树》教学案例及评析
孩子们都是小作家──《爷爷和小树》课堂精彩问题摘录
四幅连环画的效力──《爷爷和小树》课堂实录及反思
评罗婵老师《爷爷和小树》的教学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爷爷和小树》说课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学科心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爷爷和小树》教学案例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5《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你为小树做了什么?──《爷爷和小树》教学案例与反思
《爷爷和小树》教学案例
四幅连环画的效力(续)──《爷爷和小树》课堂实录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