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分享点在物理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分享点在物理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7-30

浅谈分享点在物理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物理分组分享教学中,精心地创设分享点,引发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物理素质和自主学力、促进学生和谐持续地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分享点;物理教学;分组分享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分组分享的课堂模式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独立自主学习、组内分享自助和组间分享等一系列的活动,我们把这个问题称之为分享点。

我认为,一堂好的分组分享教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心设计的分享点。那么,在物理分组分享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分享点?分享点要遵循哪些原则?下面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和指正。

一、以课堂目标为导向

每一节课都一个主题和重心,在课堂中我们的每一项活动都应该围绕我们的教材、教学重难点进行。不主张过于强调所谓的小组活动的课堂气氛,而提出看似很热烈但实际上是无效甚至是偏离主题的分享点。所以,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分享点的创设要紧扣主题和重心,能启发学生紧紧围绕学习的重心来思考和活动。

例如下列分享点都是紧扣学习重心的问题:是不是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就越大?如何增大压强?浮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灯泡的亮度由什么来决定?安培定则如何理解?……

二、面向全体学生

分组分享的教学模式提出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参与,得到不同层次的收获。所以创设的分享点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思考的空间。

所以我们在设计分享点的时候,让学生在解决的分享点的过程中需要经过三个环节的。第一个环节:独立自主学习。通过学生阅读自学或观察现象等完成基本知识技能的学习,这是面对全体学生的;第二个环节:组内分享互助。让学习好的同学帮组学习有困难的一方,这样优生既能帮组小组的成员又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形成;第三个环节:组间分享展示。让思维好、方法比别人多的同学进行展示,拓展优生的思维。

三、指令清晰、人人有分工

分组分享课堂中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活动时往往呈现表面上人人积极参与气氛非常活跃,但实际上很多人是无目的的参与与脱离主题的乱交流,效率非常低下。导致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由于学生不明确要做什么事情所造成的。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就有赖于分享点的设计。

因此,我们对分享点的设计要求是:①指令要清晰:让每个学生都清楚自己接下来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通过什么途径,时间是多长等;②人人有分工:是独立思考?帮助别人?还是进行展示?每个人都有需要自己完成的任务。

下面列举一个分享点进行说明,是初二上册《汽化和液化》中的一个分享点。分享点如下:“分组分享活动二:观察下图,思考塑料袋中的酒精从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快速阅读课本P58-P59,用书本知识向组员解释你所看到的现象,看哪个小组学得最快!”在这样的一个分享点的设计里面,学生都能非常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自己需要做什么事情,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任务,人人都必须参与其中。

四、关注学生体验,把展示的权利交给学生

分享点中的分享环节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物理学习环节的重要延伸和发展,是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与汇报,还是小组学习效果的一种竞争与互补过程。这一分享主要方式有口头表达、黑板板演、练习成果展示等,是生生互动学习的学习体验过程。

分组分享教学中的分享应该是学生的主动体验,只有主动体验才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变化,才能让学生在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的分享点,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因赶时间而自问自答。对此,不要怕学生占用思考的时间,也不要怕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占用时间。应该是让学生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既能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又能相互交流分享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分享点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展示自己的分析思路和成果。

例如以下分享点:“独立阅读课本P100-1O1“近视眼及其矫正”找出近视眼的症状、成因及矫正方法,然后在小组内分享,看哪个小组给大家解释得最清楚、最全面。”在这个分享点里面就明确提出要进行小组内的分享,然后还指出每小组要派出代表进行展示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好。这样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展示,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体会得更深刻、更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

五、优势互补、缩小差距

一个小组一般是4至6人,那么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态度肯定有所区别,在参与解决分享点的小组活动中就往往容易产生不均衡的发展,特别是物理的学习难度如此大的科目这种差异更尤为突出。

那么分享点要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距呢?应该要做到:①明确任务,并提出优生辅导差生所要达到的要求;②预留时间给差生进行一些简单的问题展示和分享,让差生有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主动参与小组活动;③利用合理科学的评价,把小组的成员进行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④要预留思维能力要求高的问题给优生进行训练和展示,不能让优生一味的付出而没有收获,要让其获得既能帮助别人而自己也有很大的提高的双重成功感。

综上所述,提出分享点,是物理教小组合作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精心创设深刻的、有启发性的、有价值的分享点是小组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好的分享点让学生经历思考、讨论、消化和完善等体验过程,这样才能让合作充分落到实处,突破重难点,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实现我们所预定的教学目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散步思飞
老师,你知道吗?
学习心态
我在成长
蒲公英般的天使
我也追星
扬长,或许是最好
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人生
奇迹由自己创造
风的忧伤
让我们“再见小时候”
妈妈,不要这样爱我
呼唤的力量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浅谈院前急救(附30例死亡病例分析)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再分流治疗体会
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内科系统病人满意度中的运用
宽阔及其他(组诗)
试析如何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中充分发挥计生技术服务功能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明朝早饭吃啥?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囊膜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临床观察
看性格 知疾病 早预防
人若微尘(组诗)
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六祖慧能故乡打造“中国禅都”
不是生来偏爱兰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一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诺贝尔》教学设计五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三
编辑对联张扬个性——《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四
《诺贝尔》教学实录及点评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一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二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