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理想COP电耗比例法
引言
空调系统各设备的作用是产生和输送一定的冷量或热量,各设备之间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电耗比例。通过观察这些电耗的相对比例,就可以发现很多的设计和运行问题,为节约空调系统电耗指出方向。
空调系统各设备电耗比例的计算过程理想COP电耗比例法对空调系统设备电耗的分析步骤包括以下几步:
第一:统计各空调设备的全年实际电耗。
一般大楼空调系统的耗电设备包括制冷机、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采暖泵、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等。这一步就是要统计这些设备全年的实际电耗,统计的过程可以如下面所述的进行。
对于冷却泵、冷冻泵、采暖泵等水泵,运行过程中电流基本上是全年不变化的,所以可以通过现场读电流表或看运行记录得到水泵电流值,结合运行时间,就可以计算其全年的电耗。
由于一般大楼内空调机组和风机盘管数目众多,所以可以用额定功率乘以运行时间近似其全年电耗,冷却塔风机电流值一般也全年不变,如果可以现场读到,则可以和水泵同样计算全年电耗,如果没有电流表,则可以用额定功率结合运行时间近似。
第二:测量出冷机的COP值。
通过这一步,一方面,对冷机的制冷性能进行评价,如果冷机的COP很低,则冷机的制冷性能将成为研究问题和存在节能潜力的方向之一;另一方面,测量冷机的COP也为下面的第三步分析做准备。
第三:计算冷机的COP理想电耗,然后计算出各设备实际电耗与该COP理想电耗的相对比例。
冷机运行的绝大多数时间中,COP变化一般不会很大,图1是4#宾馆1#冷机一段时间内的COP测量值。
现在假定冷机的COP在整个制冷季节都维持不变,将第二步中测量出的冷机某个实际COP作为该冷机整个制冷季节恒定不变的COP值,又假定另有某一个理想冷机,该冷机在整个制冷季节COP维持5不变,这样根据目前实际冷机的电耗和COP值,就可以计算出如果产生同样的冷量,COP为5的理想冷机需要的电耗值是多少,将这个电耗值就定义为该冷机的COP理想电耗。
定义冷机COP理想电耗,并且研究别的空调设备电耗和冷机COP理想电耗的比例,而不是空调设备间实际的电耗比例,是为了消除冷机制冷效率COP下降对电耗比例的影响。
第四:将各设备电耗的相对比例和标准值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预测节能的潜力。
预先通过大量实际空调系统的调查和测试,通过对比较没有问题的空调系统的各设备电耗比例的综合,得出一套各空调设备电耗比例的标准值。
在此基础上,将第三步中计算出的电耗比例值和标准值进行比较,如果计算的比例和标准值不吻合,那么就需要围绕此不合适的比例做进一步的研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预期可能的节能潜力。
由于旅馆、办公楼类建筑和商场类建筑的空调方式明显不同,前者主要为风机盘管加新风方式,而后者主要为全空气系统,所以其理想COP比例明显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旅馆、办公楼类建筑理想COP比例法标准值的确定通过对多座大楼的现场测试,挑选了其中比较没有问题的三座大楼作为衡量别的大楼空调系统运行好坏的判断标准(三座大楼的建筑面积分别为6万平米,4.3万平米和5.6万平米)。
三座大楼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的COP理想电耗比例是比较接近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对冷机的理想COP电耗比例分别都在20%~25%之间。
商场类建筑理想COP比例法标准值的确定将四家商场年空调能耗中各空调设备所占的比例列在同一张表中,如表3所示。
利用理想COP电耗比例法的分析实例
某商场冷却泵
宾馆冷冻泵
1#宾馆空调设备的电耗比例如表5.
1#宾馆采用的是溴化锂吸收式冷机,上述表中冷机的电量是将冷机的蒸汽消耗量折算成电量的消耗,然后再根据两种制冷方式的COP的一定比例,将其折算成理想COP后的电量。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无往不胜的童话
- 中国,加油!
-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 调皮可爱的小狗
- 我的 鹦 鹉
- 我和妈妈的争吵
- 我的好朋友魏佳慧
- 我真的很棒
- 爱动脑筋的我
- 我喜爱的一本书
- 我是一片秋叶
- 快乐的抽奖活动
- 我喜欢的一个人
- 新成员“旺旺”
- “虎头”“蛇尾”
- 战略管理的设计、实施和评估(1)
- 三种战略管理理论的比较分析(1)
- 高科技企业技术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1)
-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之我见》(1)
- 刍议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1)
- 正反馈闭环管理系统(1)
- 管理技术创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现实选择(1)
- 论企业战略管理的渐进性特征(1)
- 企业人才管理的探索 (1)
-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与新趋势(1)
- 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1)
- 企业动态战略管理研究(1)
- 论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改革(1)
-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MBO)的思考 (1)
-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6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7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7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4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6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5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1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8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3第二课时
-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3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