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之七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讨论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点,初步培养观察的兴趣。此文图文并茂,利于老师创设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兴变焦急再变奇怪,利于学生朗读练习;课文最后留下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学生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生、里、果”三个生字,理解“鲜艳”、“奇怪”、“自言自语”等三个词语意思,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初步培养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一盆花。
四、教学设计: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解决字音和课文大意
1、学生通过自己读文,争取读准字音;同桌互读,帮助对方纠正错音;学生找出难读字音,老师正音。
2、学生边看图,边讲故事,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再讲《小松鼠找花生》的故事,边讲边操作。如讲到“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可出示一盆鲜花,让学生感受花的鲜艳,再可将花放在太阳底下或强光下,让学生体验“格外鲜艳”,并用“鲜艳”或“格外鲜艳”说说话。还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指引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
当讲到“小松鼠感到很奇怪”时,可提问:小松鼠怎么会感到奇怪?从而更好的理解课文。当说到“自言自语地说”时,可问:哪位小朋友知道自言自语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自己学着小松鼠自言自语地说一说。
故事讲完后,老师以“花生真的被偷走了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明确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里的。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吃的东西也长在地里。
〈三〉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老师引导:小松鼠感到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后来,小松鼠又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和别人说一说。
〈四〉巩固生字,练习书写
1、读词语。
2、书写生字,注意“里、果”的不同笔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my family (我的家庭)
- 朋友真情_读《我飞了》有感
- 教训
- 小鸡
- 爸爸,我想对你说
- 秋游登山
- 可爱的小狗
- 哥哥
- 校服
- 可爱的小狗
- 小鸡点点
- 圆
- 我长大了
- 给中国奥运健儿的一封信
- 感恩母亲
-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8)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12)法学理论论文(1)
- 日本国际法基本文献综述(4)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下)(5)法学理论论文(1)
-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法学理论论文(1)
- 我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14)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上)(2)法学理论论文(1)
-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4)法学理论论文(1)
- 认识与谬误
- 论量刑建议权的生命基础(3)法学理论论文(1)
-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7)法学理论论文(1)
-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4)法学理论论文(1)
- 自由心证主义的现代意义(2)法学理论论文(1)
-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6)法学理论论文(1)
-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2)法学理论论文(1)
- 《颐和园》教学设计2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一课时
- 《颐和园》教学设计6
- 《颐和园》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颐和园》教学设计7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三课时
- 《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颐和园》教学设计15第二课时
- 《颐和园》快乐练习:强化练习
- 《颐和园》教学设计1
- 《颐和园》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 《颐和园》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颐和园》教学设计8
- 《颐和园》教学设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