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爱惜粮食的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2.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两首诗,就是反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米来之不易的古诗。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
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
禾:禾苗。
“锄禾”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1)自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日记两则
- “旱鸭子”下水
- 做个励志少年——读《鹏程万里》有感
- 第一次演讲
- 当我胜利时——乐
- 有意义的班会
- 孙老师,我向你推荐一个人
- 试卷啊试卷
- 让助人成为一种习惯——记可爱的同桌
- 今天我做饭
- 这一天,真是.......
- 苦练出天才
- 日记三则
- 猜成语
- 乡村之行
- 关于语言学概论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 关于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研究生质量的实践与经验
- 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关于优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 试论《材料力学》多媒体与双语组合教学的研究
- 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如何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
-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
- 简析网络话语方式中的文化意识觉醒和文化信心重建
- 浅谈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
- 浅谈《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 关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大学外语教学
- 试论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 论跨文化交际与高级英语教学
- 关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困扰与出路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抓住“六”个字,教活一篇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