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设想】
1、创设美的情境,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读为主,体验主动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做学习的主人。
3、增强合作意识,分享主动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做学习的主人。
【目标预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细细品读中感悟夏夜的景美,动物间的情更美。
【课堂实录】
一、导入,营造美的竟境
当春姑娘的脚步悄悄走远时,夏天到了。夏夜,静悄悄的。花儿睡了,小草睡了,大树也睡了……感情诵读阅读材料《夏夜》,营造美的竟境。
《夏夜》,喜欢吗?喜欢就送给你们了。美美地读吧!
你觉得哪儿最美?是啊,夏夜的景真是太美了。可你知道吗,还有比夏夜的景更美的东西呢?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读──《夏夜多美》。看看谁能从这篇课文里发现美。请大家认真地读课文。发现美的地方,你多读几遍,用心地体会一下,它美在哪儿。
在美丽的小夜曲中,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夏夜》,让学生恍如置身荷塘,置身美丽的夏夜,与小动物们亲切对话,课堂变成了美丽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碧绿的荷叶,青青的水草,美丽幽静。
二、品读,感悟美的情感
1、师:你觉得哪儿最美?读出来大家听听。
让学生体验语言美、心灵美。
生:我觉得“小蚂蚁到家了”。很美。
师:读一读。
生:小蚂蚁到家了。
(慢)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很美?
生(迟疑):因为小蚂蚁先是掉进了池塘,后来他到家了,所以心里很高兴。
师:啊,小蚂蚁心里高兴,所以你也觉得高兴,觉得很美,对吗?
生:我觉得这儿很美──“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儿很美?
生:因为假山是青青的,草坪绿绿的,风景很美。
生:我觉得这儿很美:“啊,多美的夏夜啊”!
师:你读得真棒,读出了美。是啊,多美的夏夜呀!
哪儿最美?为什么你会认为这儿美?教师没有做太多的讲解,只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细细地感受与体会。
2、创设情境,指导表演:
师:在一个美丽的夏夜,上演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一只小蚂蚁掉进了池塘里。“呜呜……”
师:你学得真像。来,请你扮演这只伤心的小蚂蚁吧!到池塘里来。
(生蹲在地上,“呜呜……”地哭。)
师:故事怎样发展了?
生:睡莲被吵醒了。
师:请你来扮演这朵睡莲吧!
(请刚才发言的女生走到池塘中间,作出睡觉的姿势。)
情境表演:
小蚂蚁:呜呜……
睡莲:(睁开眼睛)小蚂蚁,你怎么了?
小蚂蚁:我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
师提示:睡莲弯弯腰。
睡莲:快上来吧!
小蚂蚁:谢谢您,睡莲姑姑。
睡莲: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
小蚂蚁:(摇摇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师:你们演得真像。是啊,爸爸妈妈见不到小蚂蚁回家,该多着急啊!这时……
生:(齐声)蜻蜓!蜻蜓!
师:啊,一只小蜻蜓也被吵醒了。谁来演呢?
(指名扮演)
小蜻蜓:睡莲姑姑,有什么事吗?
睡莲:小蚂蚁想回家,可我没办法送他。
蜻蜓:让我来送他吧!
睡莲:天这么黑,你能行吗?
师:是啊,天太黑了,见不到路怎么回家?
生:有萤火虫啊!我来当萤火虫!
(指名扮演)
萤火虫:(飞来)我来给你们照亮。
师生齐声配词:“小蚂蚁坐上飞机……(略)小蚂蚁到家了。”
学生争先恐后地表演,语文课堂成了表演的舞台,学习到了这儿达到了一个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师:“星星看见了,高兴地眨着眼”。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因为他们的思想很好。睡莲的思想好,蜻蜓、萤火虫的思想也好。他们帮小蚂蚁回家了。
师:你们高兴吗?眨眼试试。你猜,星星会说些什么?
他们的心里,都是那样的开心、快乐!原来,有人帮助自己,会很开心,很快乐;帮助别人,也会很开心,很快乐。
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引导或许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让我们带着开心与快乐,一起来读读这些美丽的句子吧。
3、读了第一篇描写夏夜景色文章,我们要说:夏夜多美!读了这个美丽感人的故事,我们更要说:夏夜多美!
“读”贯穿课堂的始终。但每次的“读”,要求不同,目的不同,层次也不同。初读,寻找美;品读,感悟情,朗读,欣赏美。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三、写字指导
这节课,我带你们欣赏了如此美的夏夜。接下来,你们能否也带我欣赏一下你们创造的美呢? ──展示台
1、写两个美丽的字──“他”“她”。
(观察—发现—书写—展示)
2、把你心中美丽的夏夜画下来,旁边写上几句话。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有16个自然段,比较长,生字也比较多,我尝试以读为主,摒弃了过多的讲解、生硬的说教,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跃,效果不错。
一、创设情境,带学生走进美丽的夏夜
在美丽的小夜曲中,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夏夜》,让学生恍如置身荷塘,置身美丽的夏夜,与小动物们亲切对话,课堂变成了美丽的荷塘:鲜艳的荷花,碧绿的荷叶,青青的水草,美丽幽静。
二、以读为主,知识能力同步发展
40分钟之内,每个学生至少读了五遍课文。读中有议,读后有评。“读”贯穿课堂的始终。但每次的“读”,要求不同,目的不同,层次也不同。初读,寻找美;品读,感悟情,朗读,欣赏美。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课文中的故事在学生头脑中逐渐熟悉,整体感知明显,一个个热心帮助别人的美好形象在学生心灵中鲜活起来。
三、情境表演,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中尝试了多种形式的读,并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读互议互评,人人参与,学生感觉新鲜,没有疲倦感,最后争先恐后地表演,形成了学习高潮,语文课堂成了表演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四、想象说话,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文构思新颖,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选择的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寓教于读书中,于表演中,形象生动,无疑对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感与价值观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的生日
- 我是快乐的洗衣工
- 我发现……
- 春天
- 快乐的星期八
- 快乐之旅----买鞋
- 两只猴子过河
- 我的奶奶
- 运动会
- 冬
- 妈妈给我的
- 一节有趣的品德课
- 我的爷爷
- 梦
- 西瓜船
- 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影响论述
- 谈人力资源会计在民营企业管理中的运用(1)论文
- 论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1)论文
- 谈蒙古族舞蹈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 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1)论文
- 浅析跨国经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1)论文
- 对人力资源配置中信息不对称的思考(1)论文
- 谈舞蹈教育中学生美感培育
- 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论文
- 谈拉洋片和拉洋片表演
- 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 浅论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 普高培养舞蹈人才的实践
- 探析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实施对策(1)论文
- 探讨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1)论文
- 《那树》教学设计
- 绿着生,绿着死──《那树》艺术魅力探究
- 《那树》教学杂谈
- 人与自然的一曲挽歌──《那树》教学反思
- 《那树》教学设计
- 《那树》课堂实录
- 《那树》教学反思
- 《那树》教学设计
- “好像很多”的启示──《那树》教学内容的呈现浅析
- 《那树》教学设计
- 《那树》教学设计
- 教《那树》,再探对话教学
- 《那树》课堂实录
- 《那树》教学设计
- 《那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