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2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案例】

1、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深受许多小动物的喜爱。他们是──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把四张卡片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老师把他们请到课堂上来了,你们瞧!

(课件出示)

师: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好几个小伙伴,你最喜欢哪一个啊?

生:我最喜欢小水珠。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荷叶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荷叶是阳光下跳动的绿色音符。老师也好想去荷叶上玩一玩啊!你们瞧。

(师出示大荷叶,戴在头上)我是小鱼儿,荷叶是我的凉伞,我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师:好玩吗?谁想跟老师一样上来表演啊?

生:……

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

生:能──!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课文的哪一段。

(学生反复练习)

2、以学定教:

(以小水珠一段为例)

师:你最喜欢哪个小伙伴啊?

生:小水珠。

师: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你小时候睡过摇篮吗?感觉怎么样啊?把这种感觉化为朗读吧。

谁也睡过摇篮?课文用了一个什么字?(躺)小水珠不但躺在荷叶上,而且……

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师:那会是怎么样的?谁能演一演?

师:你讲得那么具体生动,肯定可以读得更好!谁再来当当舒服的小水珠,指名读。

师:为了让我们的表演精彩一点,先在四人小组里面练习一下。我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我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请学生上台演,评一评。他演得好吗?好在哪里?

【反思】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精读,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习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上,时间充裕,挖掘也就比较深入,再通过大组交流,对文章的理解相应就更到位了。而对一些涉及个人喜好的童话类型的文章,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喜好了。

《荷叶圆圆》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小水珠、小蜻蜓等好几个小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

生:我喜欢小蜻蜓。

生:我喜欢小青蛙。

生:我喜欢小鱼儿。

师:你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待会儿你就给大家介绍你喜欢的这个小伙伴。

可以想象,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时,会投入多大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学生后来活灵活现的表演,创造性的想象都是在喜欢的基石上的。

2、尊重学生的个性表演来促进课堂的生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学生对文本有着不同的理解,这样才会有学生的个性化表演。

例:有一学生表演小青蛙,“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呱!(笑声、掌声)但在教学时,要是我对生字的呈现随着学生的表演就更好,更自然。比如我在学生朗读完小蜻蜓,然后出现动词“立”和我利用学生表演时踮起脚尖这一细节,引导学生发现“立”,效果是不一样的,后者更加生动自然,使人一目了然。这样不但尊重了我们的孩子,而且使课堂动态生成,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汾河公园
公园游记
参观化石展览
玫瑰花
我家还缺啥
《灰猫妈妈》读后感
一次有趣的谜语竞猜
《金翅雀》读后感
夕佳山
我最高兴的一件事
暑假中的一件趣事
小白,我想你
玩儿出来的学问
假如我能变成点石成金的超人
捡垃圾
加强社会审计风险的控制
关于建筑工程预决算审计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探讨
试析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公司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我国民间审计发展的制约因素刍议
联网审计的利弊分析
如何鉴定审计证据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
Excel在货币资金收支情况专项审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对策
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下的投资审计工作
应利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时机开展银行效益审计
郑振铎:《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课文评点
《最后一课》探究活动
《最后一课》人物描写
《最后一课》语法修辞
《最后一课》环境描写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最后一课》肖像描写
《最后一课》疑难解析
《最后一课》写作特色
《最后一课》课文背景知识
《最后一课》词义辨析
《最后一课》中破折号的用法
《最后一课》课文鉴赏
《最后一课》重难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