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静夜思》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1、那个人在干什么?或者想什么?(乐曲中描述的人在思念自己的家乡)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1、读通、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3、指导生读生字,读全诗。重点读好“静”、“床”、“霜”、“思”等字。
4、解题:
(1)“静夜”是怎样的夜晚?(多媒体创设情境)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2)说(词义——句意)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1、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学习古诗,读诗、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此处词主要集中在“明月光”、“疑”、“霜”、“举头”、“思故乡]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疑”的意思(怀疑、好像);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3)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象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2)看多媒体理解“举头”(做动作)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读、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将三、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二)以《思乡曲》为主旋律,以《静夜思》为词,师先示范唱诗,师生和唱诗两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新发现
- 第一次游泳的酸甜苦辣
- 大海边玩耍
- 我的小表妹
- 未来的图书馆
- 香村美景
- 好球!
- 赛尔号飞船
- 家乡的特产
- 未来的世界
- 夏天
- 古银杏
- 拥抱大海
- 我们的课余生活
- 一件难忘的事
- 2011年小学寒假倡议书
- 节约粮食倡议书
- 如何坚定理想信念,以灵魂塑造灵魂,用人格培养人格
- 2011年“六一”儿童节捐助活动倡议书范文
- 关于某某同志的现实表现(副科级后备干部推荐材料)
- 扶贫帮困助学倡议书
- 冬季长跑运动倡议书
- 2011年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倡议书范文
- 关于XXX同志申报政工师专业职务的材料
- 冬季长跑活动倡议书
- 2011年寒假读书倡议书
- 2011年寒假生活倡议书
- 2011年寒假倡议书
- 2011推普周倡议书
- 七一商场倡议书
- 网络营销新概念服务整合:做大水果网络零售(1)
- 浅谈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1)论文
- 佛教与中国文学二
- 浅谈网络营销中的客户信息管理(1)
-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 五觉设计原理的城市规划初探
- 裴小革: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
- 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
- 地铁空间的艺术制作阐述
- 谈二胡的气功态演奏之己见
- 第三道路世纪梦——社会民主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回顾
- 谈民族色彩在Vl中的应用
- 论巴塘藏族弦子歌舞的文化审美
- 谈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的几点认识(1)论文
- 对多媒体英语教学的思考
- 《太阳》教学设计之二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四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一
- 《太阳》教学设计之一
- 《落花生》教学设计之七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五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片段评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二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二
- 《太阳》
- 《山雨》教学设计之一
-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之三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之三
- 《落花生》的片断赏析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片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