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1-03-11
信念是一粒种子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然而新路却久久没有开工,旧楼房的地基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到了这里,他们发现,在这一片多年来未见天日的地基上,这些日子里因为接触了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却是在英国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
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都是在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时建造的,大概花草的种籽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了阳光,就立即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小小的种子真令人惊叹,它们是如此的柔弱却又如此的坚韧,即使在沉重的砖瓦下压上数百年,它们依然能够保持自己鲜活的生命。一旦阳光照耀,一旦雨露滋润,它们便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一粒种子,即使被埋没数百年,依然蕴藏着生的希望;那么一个人,当他处于困境时,又当如何呢?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不曾泯灭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过大年好快乐
- 有趣的鸡蛋
- 我的绝招
- 捏不碎的鸡蛋
- 放风筝
- 暑假中的一天
- 绝招
- 我的绝招
- 对妈妈的回报
- 学骑自行车
- 祭扫烈士墓
- 杨旭是个热心的人
- 童年趣事
- 爸爸的道歉信
- 绝招
- 试述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 人物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使用
- 论东北地方文献联合书目数据库共建工作
-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法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 试论探索现代办公技术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中的运用
- 谈谈搜集地方文献中的几个问题
- 兰溪市的地方文献资料与旅游资源
- 福建省图书馆闽台地方文献收集与利用
- 试论校园网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 试论大一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问题与方法
- 地方报纸信息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设想
- 地方文献数据库系统
- 刘国钧与国立西北图书馆同辉
- 省级图书馆应进行省情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
- 方志传记资料索引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颐和园》同音字比较
- 《颐和园》阅读提示
- 《颐和园》难句解析
- 《颐和园》学法指导
- 《颐和园》好词好句好段
- 《颐和园》难段讲解
- 《颐和园》反义词对比记忆
- 《颐和园》课后题解
- 《颐和园》形近字比较
- 《颐和园》学习要点
- 《颐和园》课文解读
- 《颐和园》写作特点
- 《颐和园》课文赏读
- 《颐和园》结构分析
- 《颐和园》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