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把握本文的思想感情;
3、与《在山的那边》进行比较阅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育目标】
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学习方法】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内容回答,可七嘴八舌地议论,也可插话。)《在山的那边》的作者一次次翻过无数座山,战胜困难,才看到全新的世界。如果联系你的学习生活,你又是怎样做的?当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二、整体感知
默读文章,组织学生复述课文。
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
1、学法指导:
⑴ 默读要求:
时间、内容。
⑵ 复述要求: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即五个“W”。
2、复述抢答:
⑴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⑵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⑶ 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
⑷ 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
(采取小组加分的奖励方式,激励学生进行思考探究)
3、学生讨论、交流、补充、评论(先小组交流,后大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时,要突出重点,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阅读的氛围,重点可放在“脱险”的过程。
三、合作探究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朗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3、教师小结:
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四、体验反思
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学生练笔,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只要学生联系自己,无论体会大小,教师都要真诚鼓励)
教师小结: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两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中国。要在新的中国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生朗读《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重点片断,感受文章内容。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你还获得了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以上作业,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2、比较阅读谈中美德教育方式:
学生朗读《迷途笛音》回答问题:
文章当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还有什么方式?他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方式?你对他这个人又怎样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这种人吗,请你举例。
【课后记】
把两篇课文内容综合在一起阅读,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的,旨在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朗读教学中,给学生以朗读方法的指导,并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受到高尚情操的启迪,又得到美的艺术感染。在阅读教学时,努力形成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空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网
- 人生如太阳
- 韶山行
- 长城之旅
- 离开外婆的那一刻
- 献给恩师一束鲜花
- 童年的回忆
- 感冒期间
- 丑小鸭的故事
- 珠江夜游
- 难忘的一次学农
- 难忘的一件事
- 童年趣事
- 可恶的教官
- 难忘的一天
- 浅析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
- 浅谈区域成人高校加强社区教育指导能力的思考
- 试论技能大赛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改的促进作用
- 试析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置
- 试析学科课程教学中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
- 简论电力企业创先争优活动调研报告
- 简析国家级电线电缆制造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 试论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创新探索
- 浅谈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路径依赖”与路径调整
- 试析职技高师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浅谈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模式探究
- 试论从社会学角度对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的分析
- 简析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职责任教育探讨
- 试论现代化实训基地的船舶机舱资源管理培训途径
- 浅析行动学习法对供电企业班组长培训的重要性
- 《化石吟》教学案例
- 为什么云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 为什么有的人会看云识天气
- 日月晕环
- 关于“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 关于天空景象的谚语
- 将“生动”进行到底──《看云识天气》的语言修辞艺术
- 《看云识天气》有关资料
- 《看云识天气》作者简介
- 《化石吟》教学杂谈
- 野外天气观察
- 《化石吟》课题研究
- 生物进化的诗意高唱──《化石吟》的教学实践构想
- 云的特征和分类
- 虹和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