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文背景知识
翻新时间:2023-08-04
《理想》课文背景知识
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1931年出生于成都。幼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品有《就是那只蟋蟀》《寄黄河》《故园六咏》等。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是流沙河经受了长时期的厄运与灾难后,眼光穿越古今,跨越中外,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进行了深沉、厚重而终不掩明朗的反思,然后唱出的对“理想”的颂歌。诗中多用判断句式,大量采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理想的含义,强调了理想对于人生价值乃至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充满热情地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奋斗。它既是诗人历经十年浩劫仍高举理想大旗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社会劫难、人生磨难的战斗宣言,更是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包饺子
- 爬灵山
- 炒茶
- 我的心愿
- 我的好伙伴
- 题目:学滑板
- 春雨
- 小猴学本领
- 爷爷走了
- 送给妈妈亲情阳光
- 捡垃圾
- 可爱的布娃娃
- 春天来了
- 学雷锋活动
- 难实现的小心愿
- 浅论电视台的新闻管理
- 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
-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 影视审美中的“教”与“乐”
- 关于恐怖电影的精神再分析
- 从入世英雄到隐世智者──黑泽民电影中的「完人」主题
-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 开放的演播空间
- 达摩克利斯之剑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
- 大众文化·文化殖民·媒介帝国主义
- 分级制能拯救内地电影吗
- 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及传媒的功能
-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 电影剧作分析及其要领
- 《司马光》教学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2)
- 《司马光》教学处理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十(1)
-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
-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1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2
- 《司马光》教学设计四(2)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五
- 《司马光》教学设计六
- 《吃水不忘挖井人》片段教学案例3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2)
- 《司马光》
- 《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