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2
《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理解诗歌的主旨。
2、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主旨。
【课前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第一单元里,我们读过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诗人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海”指什么呢?(生答: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我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词语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预习,落实词语教学。
附补充的重要词语:
1、正音:
缀连(zhuì) 鬓发(bìn) 寂寥(liáo) 玷污(diàn)
扒(pá) 蜕(tuì) 功勋(xūn) 诅咒(zǔ zhòu)
吻(wěn) 碌碌终生(lù)
2、释词:
绝处逢生:比喻在没有出路的地方获得重生的机会。
缀连:联结。
寂寥:寂静,空旷。
玷污:弄脏(多用于比喻)。
蜕:(人或事物)发生质变。
诅咒:咒骂。
碌碌: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三、整体感知
1、范读、或听读。
2、学生朗读:
(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讨论发言:
(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讨论。)
问题组:
①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人生一定要有理想,努力为之奋斗。
② 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诗句,说说其理由。
四、分析研讨
1、学生研读:
研讨第1~7小节,深入思索,领悟诗歌深刻含义,体会比喻的精妙。
(教师讲第一小节以示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余小节,读一读,议一议)
参考提示:
第1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方法,使语言形象、生动,环环相扣,步步推进,起到统领的作用。
“黎明”的比喻作用。
黎明指理想的境界。
第2节:说明理想有时代性,理想与社会互相促进。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A、理想使人乐观。B、理想使人充满斗志。C、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利益。
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收获,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自私心”,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如夏明翰、刘胡兰、爱因斯坦等事例。
(也可让学生自由补充)
第7节:应当正确对待误解、荣誉。
2、教师总结:
今天所学的第1小节总说对理想的认识,第2~3小节、第4~7小节分别从理想的历史意义和人格意义两个方面作了具体诠释。人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乐于为之奋斗,为之牺牲。“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也像周恩来一样,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的志向,努力学习。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第1小题,“读一读,写一写”。
2、朗诵这首诗歌。
3、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识记字词、拼音、意思。
2、朗读、背诵诗歌。
二、研讨赏析
1、学生研读:
研讨第8~12小节,深入思索,领悟诗歌深刻含义,体会比喻的精妙。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个小节,读一读,议一议)
参考提示: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
(本题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拘一格)
什么是“不幸”?
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
第9节:从反面说明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
第10节:对理想要执著、坚贞,不容玷污。
第11节:有些人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本题也让学生畅谈自己体会,答案不拘一格)
第12节: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2、教师小结:
今天学习的部份,第8~11小节从“理想的人生意义”角度,进一步阐明了理想的重要性,而第12小节则总结全诗,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不懈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成果。这就与开头遥相呼应,脉络清楚。
3、拓展延伸:
⑴ 诗人给理想打了许多比喻,异彩纷呈,含义深刻。试模仿第一段也写几句。
示例,出示投影: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⑵ 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这两首诗中内涵相同的诗句。
内在联系:主题相同,都是抒写理想的意义。
诗句:
① 实现理想的征途是漫长的,艰难曲折的。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你那进取的心。”
② 理想的实现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榆杨会有浓阴。”
三、朗诵比赛
1、学生朗诵比赛:
(分小组比赛,然后推荐优秀学生向全班表演)
2、师生评价: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理想犹如一盏大海上的航标灯,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第2、3小题。
2、背诵这首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聪明的老虎
- 和爸爸对话
- 我的阳台
- 国庆节的一天
- “神童”没有秘诀
- 车轱辘大战
- 《龟兔赛跑》续集
- 一场足球队对游泳队的较量
- 奇妙的白菜
- 聪明的小鸟
- 当孙悟空爱上白雪公主
- 兔子救小袋鼠
- 要爱护书本
- 游大禹陵
-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校财会专业实践技能教学路径探讨
- 浅论面向市场建立国有企业现代教育制度
- 浅析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
- 试论就业导向职教模式增强学生谋生创业能力
- 就业导向下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技能训练促进高职教育改革
-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德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
- 关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研究
- 就业导向的两年制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讨
- 突出就业导向的中职校园文化特色构建
- 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质特征之论析
- 浅论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知识能力现状调查
-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措施
- 就业导向型订单教育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 《社戏》的意味
- 鲁讯的遗嘱
- 关于《社戏》
- 《社戏》参考资料
- 乌篷船·鉴湖社戏
- 《社戏》文本赏析
- 朱安嫁鲁迅,幸耶不幸?
- 《社戏》题解
- 鲁迅小说《社戏》的文化读解
- “偷”字写出了神韵佳境
- 周海婴新作刊出鲁迅死因两代人难释于怀
- 谈《故乡》、《社戏》的“母亲”形象
- 绍兴:上演千年社戏
- 《社戏》原文删除部分
- 绍兴社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