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行道树》瑕疵之我见

《行道树》瑕疵之我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8

《行道树》瑕疵之我见

1、题文不够和谐贯通:

好的文章,题目和正文的内容应该是和谐贯通的。然而该文在这个方面就存在问题。大家知道,文章内容改变了,题目也应该有所变动。而《行道树》由原文到选作课文,内容上改变了:删去了原文当中的抒情主人公“我”的活动和思绪,用“我们”──行道树代替了原文当中的抒情主人公“我”。这样一来,原作的题目就应该有相应的变动,真可惜编者先生们没有这样做,此其一。其二,从感情色彩上来看,标题“行道树”,是中性的,与全文是对“行道树”进行赞美歌颂的感情(褒义的)不能和谐贯通。其三,就是我们试着以“啊,行道树”为题,这虽然变成了褒义的,但这仍然只适合于用第一人称的“我”来歌颂“行道树”,而课文中“我”已隐去,用“我们”──行道树来代替了“我”,来写行道树,只好写成“自传性”的文章了。我们知道:“自传性”的文章是以记叙为主的,不宜过多地抒情和议论。这又与课文以抒情为主相矛盾。所以,这个题目也是不合适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题目应该变动。我个人认为,如用课文最后一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题比较好。原因在于:标题中不宜直呼自己;也就是说,站在以“行道树”为作者的角度,无论如何标题中都不能有“行道树”存在。这就好像写自传的“我(或我的名字)”不能以“我(或我的名字)”作为标题一样。所以,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为题,就解决了该文题文不够和谐贯通的问题。

当然,编者从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出发,对原文进行了直接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变化,增添了童趣和亲切感,避免了“我”与“我们”(行道树)之间人称转换的混乱,以便学生易于把握文章的主旨,其良苦用心是令人钦佩的。但是,出现了上述一些问题,而又难免不是遗憾呀。

2、内容表述前后矛盾:

首先请看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些文字:“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这一点,其实我们知道得比谁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当中的“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于此表达了“行道树”离开自己的家──山上,原始森林,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的事,同时也是他们并不愿意的事,所以,他们觉得“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堕落”一词,表现他们离开家乡之后的孤独感,寂寞感,同时还表现了他们的遭遇今不如昔──本段后面的文字“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看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不正是以对比的手法证明了这一点吗?“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一个“玩”字,写出了“同伴们”是何等的幸福,又是何等的惬意!“而我们呢?我们惟一的装饰,正如你所看见的,是一身抖不掉的烟尘”,写出了“我们”是多么的沉重,又是多么的窒息!

再看第三自然段吧:“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这里,一个“被”字,照应了前面的“居然”;“点缀”一词,照应了上文的“装饰”;“悲凉”一词,照应了前面的“堕落”。可是,就在这个段落里,作者(或编者)的笔锋一转说:“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前面明明说的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的”,而在这里却偏偏要说“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难道不是卖矛又卖盾吗?所以,笔者认为:作者(或编者)在此处的转折是不大妥当的,拟用这样的话作为对“你们尽可以省下你们的同情心”的解释:因为,我们是乐天派,我们已经习惯了,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这样一改,不仅原有的矛盾不复存在,而且用“已经习惯了”朴朴实实的语言把“我们”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此外,作为本文文眼的句子“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似乎出现得有点突兀,换句话说,陡然间说出“神圣的事业”,实在是太“神圣”了。其实,只要在“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之前,写上“不过,我们还得告诉你们(或我们还得向你们说一声)”,原有的突兀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如果在最后一句的后面还补上这样一句话:“我们又怎能不随遇而安呢?”那么它非但前瞻了前面写上的“已经习惯了”,同时也后顾了本文最后的“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而且又干净利落地结束了本段。

为了方便读者朋友们比较、鉴别,特将笔者心目中的这个自然段写在下面: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和烟囱(尘字更好──笔者注)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我们是乐天派,我们已经习惯了,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不过,我们还得告诉你们:我们的事业是神圣的,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才能给予我们深沉,我们又怎能不随遇而安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爱——妈妈的无私付出
我的同桌
看妈妈拖地
我的理想
雪中去学琴
猜测中的军训
操场上
母爱
妈妈病了
我的小电筒
妈妈带我逛超市
中国少年
打预防针
《狼与羊》的启示
动物园看花孔雀
试论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浅谈《英美概况》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关于优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试论《材料力学》多媒体与双语组合教学的研究
简析网络话语方式中的文化意识觉醒和文化信心重建
浅析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原因及对策
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大学外语教学
试论高等林业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关于提高文化意识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意识
论跨文化交际与高级英语教学
关于提高林业高等院校研究生质量的实践与经验
关于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困扰与出路
《范进中举》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点评
香菱学诗
红楼梦四大家族关系表
《范进中举》教学实录
曹雪芹为何不写吸烟
“含读”出意味──由《范进中举》说开去
《香菱学诗》有关资料
《红楼梦》简介
一节出乎意料的探究课──探究式教学之《范进中举》
香菱身世和性格探讨
碰撞,撞出智慧的火花──我的教学故事
《范进中举》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黛玉如何教香菱学诗
从香菱学诗说起──王维《使至塞上》名句赏析
香菱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