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9
《行道树》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诗一般充满哲理的语言。
2、学习作者借行道树自白,抒写奉献者襟怀的写法。
3、学习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4、学习本文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由上一课《紫藤萝瀑布》的托物言志导入。
二、朗读感知
1、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3、全班齐读,体会感情。
三、质疑探究
小组交流,质疑解答,不能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问题设计:
1、“堕落”一词如何理解?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为什么“别人不迎接太阳”,我们要“把光明迎来”?
5、“忧愁”,“快乐”是指什么?
四、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愿意和我们共同分享吗
五、总结归纳
六、作业
【课堂实录片断】
师:现在请各组把你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1: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有价值,太有深度了,我们得好好讨论一番。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2: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生3:因为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所以说是痛苦的。
师:文中能找出描写痛苦的词语吗?
生4: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
师:很好。这些痛苦能带来怎样的深沉呢?
生5:“制造清新”。
生6:“勤生绿叶”“献出浓阴”。
生7:给市民带来快乐。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神圣的事业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行道树的这份深沉与痛苦就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
生纷纷答:“以苦为乐”,“奉献精神”。
师:对。那么,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叫什么人?
生8:“伟大的人”。
生9:“大写的人”“奉献者”。
师:答得太好了。是的,这些人叫奉献者,行道树象征了奉献者。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下,写在素材本上。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提问。
【课后反思】
《行道树》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名篇,借“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之口,表达“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深刻哲理,抒写了奉献者的美丽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这节课有如下特点:
1、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堂课,不论是在整体感悟上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的撞击,与老师的撞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撞击,都是在思考中闪现的智慧的“火花”,体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小组所进行的“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学生的积极发问和答问,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无不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
2、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
过去一些老师的语文课,喜欢逐段串讲,然后归纳中心,并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了。其实,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这堂课,它就违背了所谓的“规律”,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感知美、体味美。
3、处理好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这堂课的朗读训练和对课文的研讨,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对问题的探究,都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书应该怎么读,对不理解的问题应该如何探究,教师都随时作了适当的点拨。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也是如此,再精彩的课堂都有它的不足之处。
1、导入教学:这节课中的行道树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老师可以在上课的前5分钟将学生带到学校的行道树下,仔细观察和体会一下行道树的特点:如满身烟尘,献出浓阴等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阅读教学作铺垫。这样,不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2、素材积累:这篇课文其实就是用象征的手法,来赞颂行道树的奉献精神。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去搜集类似的素材。如借荷花可以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借菊花可以表现自己的坚贞不屈;借大海可以表现自己的博大胸怀;借小草可以表现默默无闻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宽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理解象征手法,更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A special girl(特别的女孩)
- My dream(我的梦想)
- 介绍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杨利伟
- 是否应该为孩子购置电脑
- 介绍航天英雄杨利伟
- Road Safety(道路安全)
- War and Peace(战争与和平)
- Which Mode of Travel Do You like?(你喜欢哪种旅游方式)
- Travel(旅行)
- 天英语作文 春天来了-Spring is coming on
- 汽车事故
- 动物园的好处
- 跆拳道
- My favorite food(我最喜欢的食物)
- 我的人生计划
- 施工图常见差错和矛盾的审查
-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杂谈
- 房屋结构决定家装防水差异
- 混凝土修补与调色之水性环氧修补砂浆
- 山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
- 基础构造常识问答
- 楼地面构造常识问答
- 仿古建筑工程项目
- 民用建筑构造要点
- 施工缝留置位置、形式和处理措施
- 饰面装修常识问答
- 建立学习型施工单位之读书策略建议
- 房屋建筑的模板工程最忌讳什么
- 施工组织设计学习总结
- 地产开发详细流程 开发人员必看
- 《胖乎乎的小手》作者简介及主要作品
- 《胖乎乎的小手》重点字词的意思
- 《胖乎乎的小手》考点练兵
- 《胖乎乎的小手》重点句品读
-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一双胖乎乎的小手
- 《胖乎乎的小手》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胖乎乎的小手》第二讲义
-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分享快乐
- 《胖乎乎的小手》重点字词梳理
- 《胖乎乎的小手》随堂练习 【提高篇】
- 《胖乎乎的小手》重难点分析
- 《胖乎乎的小手》第一讲义
- 《胖乎乎的小手》趣闻故事 孝顺的小乌鸦
- 《胖乎乎的小手》整体阅读感知
- 《胖乎乎的小手》写作训练 我只要一颗红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