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行道树》教学案例

《行道树》教学案例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9

《行道树》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诗一般充满哲理的语言。

2、学习作者借行道树自白,抒写奉献者襟怀的写法。

3、学习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4、学习本文第一人称拟人化的手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由上一课《紫藤萝瀑布》的托物言志导入。

二、朗读感知

1、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3、全班齐读,体会感情。

三、质疑探究

小组交流,质疑解答,不能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让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问题设计:

1、“堕落”一词如何理解?

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3、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4、为什么“别人不迎接太阳”,我们要“把光明迎来”?

5、“忧愁”,“快乐”是指什么?

四、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愿意和我们共同分享吗

五、总结归纳

六、作业

【课堂实录片断】

师:现在请各组把你们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生1: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有价值,太有深度了,我们得好好讨论一番。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2:就是说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生3:因为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所以说是痛苦的。

师:文中能找出描写痛苦的词语吗?

生4:能。“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忧愁”

师:很好。这些痛苦能带来怎样的深沉呢?

生5:“制造清新”。

生6:“勤生绿叶”“献出浓阴”。

生7:给市民带来快乐。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神圣的事业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行道树的这份深沉与痛苦就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

生纷纷答:“以苦为乐”,“奉献精神”。

师:对。那么,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叫什么人?

生8:“伟大的人”。

生9:“大写的人”“奉献者”。

师:答得太好了。是的,这些人叫奉献者,行道树象征了奉献者。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下,写在素材本上。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提问。

【课后反思】

《行道树》是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名篇,借“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行道树之口,表达“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深刻哲理,抒写了奉献者的美丽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这节课有如下特点:

1、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堂课,不论是在整体感悟上还是在局部探讨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文本的撞击,与老师的撞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相撞击,都是在思考中闪现的智慧的“火花”,体现了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小组所进行的“合作探究,互问互答”,学生的积极发问和答问,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无不在不经意之中展示了新的理念带给我们的享乐──语文不再是无趣的了,课堂不再是枯燥的了,教学有了它独特的神韵了。

2、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悟:

过去一些老师的语文课,喜欢逐段串讲,然后归纳中心,并认为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规律了。其实,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这堂课,它就违背了所谓的“规律”,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了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通过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进而感知美、体味美。

3、处理好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这堂课的朗读训练和对课文的研讨,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整堂课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对问题的探究,都考虑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书应该怎么读,对不理解的问题应该如何探究,教师都随时作了适当的点拨。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了,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也是如此,再精彩的课堂都有它的不足之处。

1、导入教学:这节课中的行道树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老师可以在上课的前5分钟将学生带到学校的行道树下,仔细观察和体会一下行道树的特点:如满身烟尘,献出浓阴等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阅读教学作铺垫。这样,不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2、素材积累:这篇课文其实就是用象征的手法,来赞颂行道树的奉献精神。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去搜集类似的素材。如借荷花可以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借菊花可以表现自己的坚贞不屈;借大海可以表现自己的博大胸怀;借小草可以表现默默无闻等等。这样既可以拓宽知识面,又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理解象征手法,更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特长
希妹儿的小孩
淘气的同桌
我是林黛玉?
辣椒班长
小小的我
我们背后的无名英雄――妈妈
老天!别让我再“活泼”了
我妈妈的眼睛
我弟弟的“功夫”
母亲生病了
爸爸的体重
冠军
盛子宁的个人简历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
浅谈证明责任制度的内涵与价值
32组夫妻血型配组引入婚姻法中的夫妻关系内容教学研究
对私人保安业定义及其功能的思考
试论新闻自由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
读《审判的历史――从苏格拉底到辛普森》
浅议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价值功能与完善
昆明市黑车运营的法律规制
打车软件违约责任问题研究
澳大利亚过失侵权责任法改革内容述评
论网络环境下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
浅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我国网站内容所含商业利益的法律保护
成本与收益视角下的金融机构反洗钱问题浅析
关于对同性恋人群的权利保护的探讨
《识字6》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之四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学棋》教学设计之二
《春晓》教学设计之三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识字6》教学设计之二
《学棋》教学设计之一
《鸟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谁的本领大》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春晓》教学设计之二
《春晓》教学设计之一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之一
品诗 评画 构画——我教古诗《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