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第二课时〗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先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大体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可结合练习二,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是怎样精心选词造句的。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仔细研读写雪后小山的一段,看看语言运用好在哪里。
3、教学本文,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前一课学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并可做些提示:写景的文章从形式上看是写外界环境,而实际上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绝不是东一个比喻,西一个拟人,或使用一些华丽的辞藻堆积而成的。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与情的紧密结合,写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3、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5、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1、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冬
5、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二、研读赏析
1、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⑴ 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⑵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⑶ 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⑴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⑵ 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⑶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2、重点研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
〖问题〗
1、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人文桐乡
- 都是闹钟惹的祸
- 生活是快乐的
- 重返师门
- 军训——人生之旅第一步
- 爱学字的爸爸
- 童年傻事
- 童年的趣事
- 梦游天庭
- 有惊无险
- 说说我自己
- 有个男孩想变瘦
- 未来的家
- 骑“多人车”
- 心爱的土豆
- 试析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 试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 浅析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的高职管理学基础实训教学研究
- 试论高校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与途径
- 浅析世界产业发展动向对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启示
- 试析对创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模式的探索
- 试论微博新传媒的高职生就业观教育
- 试析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职教城建设策略探讨
- 试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实训能力标准及其要素
- 简析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的伦理诉求
- 试论职校机电专业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对接
- 试析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深化高校思政工作
- 试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 试论高职艺术设计教学的缺点与对策
- 《天净沙·秋思》的映衬技法
- 激活创新思维 拓展学习空间──《秋天》教学实录
- 绝妙山水不朽诗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 《秋天》教学反思
- 《西江月》运用的艺术手段
- 以诗意解读诗意──《秋天》的教学案例
- 古诗的鉴赏、评价及考查
- 断肠碎心的悲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关于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的教学建议
- “互文见义”的含义
- 《秋天》教学后记
- 《古代诗歌五首》课题研究
- 《秋天》课堂实录
- 《古代诗歌五首》有关资料
- 《秋天》实录片段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