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感知文章内容,感受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2、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诗人去山中寻找一位隐者朋友,向童子打听隐者到哪里去,童子告诉诗人,隐者去采药了。童子只知道隐者在山中云雾深处,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最后没找到。)
3、假如你进山拜访朋友而朋友不在,你会空手而归吗?
4、你喜欢在山里做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给以评价、鼓励)
5、如果同学们进了山,收获一定很大。有位作家李汉荣也到山中拜访朋友,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他拜访了怎样的朋友?就请我们来共同欣赏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依照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来读。学生读课文。(读课文时标出把握不准的词语)
2、出示一些词语,要求学生读准。
3、作者进山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还有云雀、小花、石头。
还有雷阵雨、蚂蚁、归鸟。
4、这些“朋友”各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5、作者在拜访朋友时心情如何?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四、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己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五、体验与反思
由“我”与山中“朋友”的感情,感悟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反思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
问题:
1、文章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
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师总结: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我相信,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声。
六、探索活动(布置作业)
节假日,同学们也可以像作者一样,不骑车,不带礼物,哼着小曲儿,不过为了安全,可以邀几个同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回归自然,假日──我们出发吧──走进大自然,与山川草木对话,与花鸟虫鱼对话,到自然中放飞心灵,你生活中就多了一个朋友。拿起笔,介绍你所看到的一个朋友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捉螃蟹
- 童年趣事
- 月光,妈妈
- 航天壮举激发了我
- 下辈子我要当个男孩儿
- 快乐的节日
- 陷阱
- 最后一片绿地
- 记一次登山活动
- 烤肉
- 我发现了快乐其实很简单
- 20年后,我……
- 我的老虎脾气
- 为大桥“洗脸”
- 给我十个胆
-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工作室制课程群建设
- 简析拓展高职学生美育新途径的思考
- 简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探究
- 浅谈高职法律事务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及原则探索
- 浅析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及发展的思考
- 简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与运行的有效机制
- 简析高职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 简论校企业合作可持续发展的文学素养培养
- 简论高职机电类专业对学生的体能要求及体育教学的对策
- 试论NYP模式的我国高职基础课教师专业发展
- 试析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 浅析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 浅析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研究
- 试析区域经济发展转型视域下的温州高职教育改革
- 论高职院校数学选修课程体系的构建
- 《秋天》教学设计
- 故都的秋
- 《秋天》教学设计
- 《秋天》教学设计
- 《秋天》教学设计
- 《秋天》教学设计
- 迟暮的花
- 《秋天》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 雨前
- 《秋天》教学设计
- 写给秋天
- 秋天的况味
- 秋
- 《秋天》教学设计
- 《秋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