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7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概括要点。
2、了解蝈蝈的外表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概括要点。
【教学难点】
变换人称的好处。
【课时】
一节。
【教学设想】
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拓展。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教平台。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看书中图片,观察蝈蝈,介绍它的外表特征。请学生就自己以往掌握的知识,介绍蝈蝈的习性。
二、学习课文
1、教师领读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
2、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介绍绿色蝈蝈的特征和习性。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
三、研读赏析
1、读课文,理出各段大意。
(1)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
(2)蝉的哀号引出蝈蝈。
(3)介绍蝈蝈的声音。
(4~10)写蝈蝈的食物习性。
(11)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2、速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⑴ 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习性?
⑵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⑶ 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讨论后交流:
⑴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⑵ 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进,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 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 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⑶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四、把课文再认真读一遍,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说出理由
五、体验拓展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动物。
六、作业
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叫,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
【板书】
绿色蝈蝈
1、国庆仍观察昆虫。 ──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2、蝉号引出蝈蝈。
3、介绍蝈蝈的声音。 对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
4~10、蝈蝈的食物习性。
11、和睦共居,从不争吵。 拟人手法,亲切,生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两个雪糕袋的故事
- 可爱的鹦鹉
- 我最熟悉的人———外婆
- 一只麻雀
- 我最喜爱的天鹅
- 中秋佳节
- 家乡的早晨
- “游戏机”的风波
- 门
- 我二岁时的一张照片
- 观月亮
- 记一件有意义——擦扶手
- 参观抚州市一中
- 参观南丰桔园
- 一张珍贵的照片
- 杭州市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 论税收国际化趋势下我国的涉外税制
- 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研究
-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 洗钱犯罪的特点与防治(1)
- 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 取消管制刑之我见(1)
- 深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 中国公共支出管理若干重大政策理论问题研究
- 论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1)
- 商标权共有制度研究(1)
- 论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 多方制衡推动环保事业(1)
- 让温馨的情感走进课堂
- 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1)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二
- 《掌声》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一
- 《富饶的西沙群岛》综合资料
- 《盘古开天地》课件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特色试析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设计
- 《花钟》教学设计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三
- 《掌声》教学设计
- 《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之二
- 《三个儿子》其内在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