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2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掌握欣赏童话的方法。

2、领会想象和夸张在童话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从“想象和夸张”入手解读童话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分角色朗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板书课题,作者)。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皇帝的新装》并搜集有关童话体裁、作者建矿、写作背景以及名家对本文的评论等资料,做了吗?那我可以考考你们吗?

⑴ 什么是童话?安徒生是个什么样的作家?他的作品有何特点?本文有何写作背景?

⑵ 老师把同学们归纳的最重要的内容整理出来了,请大家一起关注: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情节神奇、曲折,语言浅显。

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著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168篇童话。其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较多揭露了社会黑暗,讽刺统治阶级的骄横愚昧。

写作背景:写于1873年,丹麦已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资产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2、请大家将没有搜集到的内容补充道自己的材料中。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童话、安徒生生平及作品资料,可到图书馆查阅图书资料,也可以网上查找。搜集资料后要筛选重点,选择能帮助我们学习课文的材料,如体裁知识、作者生平、写作风格、写作背景、名家评论等等。

掌握这些内容,便于我们理解作品思想及风格,把握文章主旨,也为学习童话课文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投影):

阅读准备:了解体裁特点、作者生平、写作风格、写作背景、名家评论等。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有了以上的知识铺垫,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我们用概读课文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

⑴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文主要讲了 的故事。

⑵ 故事的情节围绕哪个核心展开的?(新装)

2、下面,请大家抓住“新装”这一核心,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主要情节。(投影)

故事情节:

开端:骗子“做”新装;

发展:大臣、随员、皇帝看新装;

高潮、结局:皇帝穿新装、展新装。

3、“新装”既是故事的核心,又成了穿起这篇童话的线索。作者围绕它安排情节,串联起文中人的所作所为。抓住它,便能很快理清全文的脉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投影)

抓住文章核心,便于整理全文脉络。

三、揭示骗术及众人心理

1、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故事一开始骗子还没有出现,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极力渲染皇帝爱衣服的程度,这个开头是否有必要?(讨论后归纳)

这个开头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正因为如此,下文才可能出现皇帝被骗的故事。否则,皇帝受骗就显得很荒唐。所以,这个开头是为下文情节的发展──骗子的行骗,作铺垫的,这是故事的引子。板书:

引子:皇帝爱新装。

2、那么,针对皇帝的特殊爱好,骗子们是如何设圈套的呢?文中哪句话点明了?(板书)

圈套:任何不称职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种衣服。

骗子就是靠这样的钳口术制造了一出大骗局并使行骗得逞。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文章的情节,你认为哪个字最合适?(骗)文中人物在这场骗局中的表现又如何呢?你能紧扣“骗”字,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边讨论边板书):

骗子 官员

行 助

被 揭

皇帝 孩童

作者正是围绕“新装”这个核心作文章,以骗开始,以骗结束,描摹了各种人物在这场骗局中的不同表现,让我们看到一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世界,这个世界让人感到虚伪、黑暗。

4、为什么皇帝、老大臣、官员、随从、百姓,都会中圈套,并在这场骗局中上演出一幕幕丑剧呢?促使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各人的话吗?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实质吗?(投影)

皇帝:“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件最可怕的事情。”

老大臣:“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

诚实官员:“这大概是我不配用于现在这样的官职吧。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随从、百姓:谁也不愿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为了各自的自身利益。

看来,在这场骗局中,尽管大臣、皇帝、随从,或者是各阶层的人物各自不同的想法有所不同,其实质就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些统治阶级的代表们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干着自欺欺人的勾当。作者塑造这样一群人的用意何在?你们从皇帝、老大臣、官员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讨论后归纳):

揭示社会黑暗,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

四、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通过整理文章的故事情节,了解了《皇帝的新装》的主要内容,同时熟悉了阅读童话作品的基本顺序,现在把它整理出来:

阅读童话作品的基本顺序:

1、了解体裁特点、作者生平、写作风格、写作背景、名家评论等;

2、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3、体会作品寄寓的深层含义。

这是我们阅读一般作品的基本方法,也是也阅读童话故事的第一步。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解读童话故事的精髓。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体会阅读童话作品的一般方法。

2、体会童话作品中的想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领会想像和夸张在童话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抓住“想像和夸张”解读童话精髓。

〖教学难点〗

理解童话中的想像和现实生活的关系。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作品,探讨了学习童话作品的基本顺序。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个问题──“童话中的想像和夸张”,你们说好吗?老师还想看看同学们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否锻炼出一定的想像能力。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在想像的发挥的夸张手法的运用上就很具特色,尤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构思的故事从开头的引子到高潮、结尾,整个情节的想像非常奇特。大家能根据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找到有关的内容吗?先请大家分组找出你们认为想像奇特的情节。

(学生分组寻找并交流)让老师帮助大家一起整理。

皇帝爱新装: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既不关心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骗子做新装:能制造一种看不见的衣服,并且“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每天装模作样地织布,煞有介事地裁剪做眼。

大家看新装:诚实的老大臣、官员、皇帝、随员没有看见新衣却都说新装美。

皇帝穿新装:骗子、皇帝、大家都自欺欺人说新衣好看。

皇帝展新装: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所有人都称赞新装。

同学们找到的这些内容的确就是作者的想像,而且这些想像也确实够丰富奇特的了。但老师决定向皇帝为了漂亮竟然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不穿衣服参加游行大典”、“所有的人都说假话”等情节是很荒唐可笑,令人难以置信的,可是作者还是花了好多笔墨大肆渲染,这是否可以说明童话中的想像是不受生活的限制,可以随便发挥的?请谈谈你们的看法。(讨论交流后)

说得真好!尽管一些情节乍一看似乎不符合实际生活,令人难以置信,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历史上确实有那种只顾穷奢极欲,不理朝政,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身享乐的昏君存在,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还是屡见不鲜的呢!至于皇帝、官员、大臣乃至老百姓,尽管由于地位不同,他们的心理和言行也有细微的差别,却因为怕丢官职或被别人嘲笑愚蠢而纷纷说假话u,这种现象也是非常符合当时专制淫威下的世态的,由此可见,作者的想像也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作者所着力做的,就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提炼、发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

童话中的想像: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追求生活的真实。

为了更加突出、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所描绘的对象有意言过其实,进行扩大或缩小,这样写法叫做“夸张”童话故事就经常用这种方法来突出人或物的某一特征。在本文中,作者也是用大胆的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的,同学们能够快速找出几个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吗?(学生讨论交流)

对!课文在写皇帝喜欢穿新衣、骗子做新衣、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等情节时确实运用了大胆的夸张,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有关句子。

“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他们装做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加点字的妙处,看看作者是针对怎样的“客观事实”夸张的,运用夸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

对,作者正是针对皇帝“爱新装”这一点进行言过其实的夸张的。之所以说言过其实,是因为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有哪个皇帝真的会将所有的钱都花在穿衣上,而不考虑吃饭等事情;也不可能一点也不顾其他的事情,甚至在晚上睡觉时都要过一小时起来换一次衣服。至于光着身子游行,更让人觉得离奇。而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无非就是为了突出皇帝“爱新装”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作者以此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我们也可以从这儿看到那个社会黑暗。

大家还可以发现“夸张是与想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借助想像完成的。二夸张的目的是为了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艺术的感染力。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给童话中的夸张下这样的结论:

童话中夸张:借助想像完成,深化故事主题,突出事物本质。

以上的分析,使我们加深了对课文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的理解。我们知道:想像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追求生活的真实;夸张是借助想像完成,深化故事主题、突出事物本质的作用。而想像和夸张的运用是为了深化故事主题、突出事物本质的。

想像、夸张的作用:表现主题,突出主旨。

本文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是为了表现怎样的主题呢?请大家讨论。

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私、虚伪、愚蠢,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今天的课就要结束了。总结本节课内容,我们要记住:阅读童话,最关键的是要学会从童话体裁最大特征──想像和夸张处入手,要掌握童话中的想像和夸张的特点以及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感受童话的魅力,准确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你的阅读水平才能上升到欣赏的高度。这个整个欣赏的过程可以这样概括:

欣赏童话的基本方法:

抓住想像、夸张段落品读童话精华。

透过想像、夸张表象揣摩文章主旨。

〖作业〗

1、运用本课学到的阅读、欣赏童话故事的方法,自选《安徒生童话集》中的一篇童话阅读,要求:

⑴ 列出故事情节提纲,归纳文章中心。

⑵ 找出运用想像和夸张手法的句子,简析其作用。

2、充分发挥想像力,运用夸张手法,沿着课文的思路,模仿安徒生的写法,给《皇帝的新装》一文添加一个合理的结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夏游灵谷峰
一个让我尊敬的人
雨中漫步
我的飞碟迷宫
上海野生动物园见闻
“打败仗”之后
甜雨
野炊
做一条鱼,真好
我的语文学习故事
谢谢您,老师!
节约用电从我做起
家乡的春天
吹蛋比赛
我的梦
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浅谈 林舒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关于煤炭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分析
浅谈国资监管绩效评价的应用
本量利分析的实践应用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增强政府现金管理能力的路径分析
参与式财政预算理论与实践(1)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设定与实现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
"浅析日本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探析数字化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对策
完善某电信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一)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1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实录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4
《开国大典》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7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开国大典》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1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3
《开国大典》拓展阅读教学设计2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开国大典》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