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7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发挥自己联想、想象力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运用联想、想象创编神话故事;进一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养成课外搜索、整理资料,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讲讲自己曾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话故事,然后,以“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引出我们祖先对此问题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
二、自主阅读
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既可个人准备也可小组合作共同打造推举一人),让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整体感知文章并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以全体学生掌声大小来对主讲者进行评价,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以点评形式进行具体评价。这样让学生人人参与,共同激发阅读热情。
最后老师小结讲故事应注意的事项:情节要完整,表情动作要丰富,语气语调要有变化等。
三、合作交流
1、将本文与《风俗通》上短文进行比较阅读 从女娲造人动机,造人过程及人类诞生等方面对文本进行赏析,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力了解神话特点。
2、对文章存有的疑惑进行组内质疑探究、交流,认识到想象力也是我们现代人所迫切需要的,因为“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雨果语)。
3、全班交流:对小组内无法解答的疑惑提出来,通过组与组之间探讨,进行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创编神话故事。给出材料。《嫦娥奔月》:后羿从西王母那求到了不死之药,他的妻子偷吃升入月宫,后来变成了月精白蛤蟆。
五、小结
《女祸造人》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早期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但它毕竟是神话传说,那“人,到底是从哪来的?”请同学们下去收集这方面资料,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在“追寻人类起源”综合性活动课上再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风
- 介绍一本书
- 我找到了春天
- 美丽的雪景
- 童年
- 我的课余生活
- 第一次游泳
- 燕子
- 春游
- 我家乡的万佛塔公园
- 我和妈妈
- 放烟花
- 妈妈的爱
- 快乐的游戏
- 陨石自述
- 论宋代中秋词中的嫦娥与桂花意象
- 死刑研究方法论
- 传统美德在班级
- 北平的端午
- 注重传统美德教育,营造和谐改造氛围
- 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4)刑法论文(1)
- 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刑法论文(1)
- 浪淘沙.中秋海峡情等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14)刑法论文
- 中秋的月亮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刑法论文(1)
- 《端午的鸭蛋》文本解析及教学设计
- 市场经济下的“端午经济”
- 端午节:新时代的“卫生节”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11)刑法论文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太阳》教案
- 《可贵的沉默》教案
- 《草船借箭》
- 《新型玻璃》教案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妈妈的账单》教案
- 《七颗钻石》教案
- 《月球之谜》教案
-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观潮》教案
- 《果园机器人》教案
- 《花钟》第一课时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