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21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刚刚过了寒假我们又长大了一岁,你认为长大是件好事吗?

(同学自由回答)

我们看任何事物都应该从两方面来看,长大了是有他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长大了我们的自由空间增大了,我们可以工作了,但是相对长大了我们身上的责任也变重了。我们会有许多烦恼,我们不会再 像儿童那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但是长大是必然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它的到来,我们还不如放开怀抱去迎接它。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英子的成长历程。

(板书课题)

二、学生结合注解了解作者,老师简介《城南旧事》

你了解作者吗?

(让学生交流搜集的作者资料,教师不必多讲)

林海音传: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三、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

(方式:指名注音,指名听写 正音正形后齐读)

注音:衣襟 鸡毛掸子 玉簪花 骊歌 花圃 抽屉 雇 咻咻 藤鞭

解释:肿胀 狼狈 栅栏 包袱 廊檐 徘徊 麻渣 低哑 夹袄 同乐会

四、学生跳跃阅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中的插叙方法。回忆是要有感触点的,这个感触点就是眼前的事,由于眼前事的触发,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请同学找出插叙的事件和眼前的事去理清文章的脉络

病床叮嘱 爸爸爱花

(2~12) (32~34)

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就要开始──韩主任讲话──回家所见

(1) (31~32) (35~37) (54~68)

赖床被打 给日本的陈叔叔寄钱

(13~30) (38~53)

2、了解叙事方法及主要作用:

(学生对顺序、倒叙比较熟悉,但插叙却接触较少,教师要作必要指导)

⑴ 眼前的事概括起来是:英子参加毕业典礼。

插叙的事件是:英子的童年回忆。

⑵ 插叙使文章的内容显得丰富而不繁杂,插叙使文章的事件交错而不散乱。由此可知,插叙的方法最适于回忆性文章的写作。

3、复述课文:

(主要事件复述清楚即可)

点名复述,其他同学评价。教师及时鼓励,精要指导。

4、你知道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吗?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⑴ 爸爸爱花。

(结合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勾画提到花的语段,感知其线索作用)

⑵ 毕业典礼。

⑶ 主线索是:爸爸爱花。

(因为课文主要刻画的人物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的作用。而后者则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而设置的,他对主线只起着烘托和推动的作用。)

五、作业

整理字词。

〖第一课时板书〗

病床叮嘱 爸爸爱花

(2~12) (32~34)

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就要开始──韩主任讲话──回家所见

(1) (31~32) (35~37) (54~68)

赖床被打 给日本的陈叔叔寄钱

(13~30) (38~53)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并引发亲情体验。

2、析毕业典礼这条线索牵涉到的内容。

3、理解双线结构的作用,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一、复习导入

作者在毕业典礼上回忆起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主要有哪几件?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老师出示板书。

我和父亲的故事:

1、爸爸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2、爸爸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3、爸爸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4、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二、讨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推选代表班级交流)〔议议〕

爸爸的思想性格是通过事件和语言表现出来的:

1、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了爱心。

2、是一个特重感情的人。

3、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等。

(鼓励表扬把握较好的小组和同学并板书〕

三、把作者叙述的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词、句或段推荐给大家

文章朴实的语言中蕴涵真挚的思想感情。你认为本文中爸爸的哪些做法或哪些话对“我”影响最大,为什么?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做法:

⑴ 爸爸打我;

⑵ 让我闯练等。

2、话语:

⑴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

,就闯过去了”。

⑵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等。

三、爱的体验与表达

1、看了作者与父亲的故事,老师领悟到了父亲的深深的父爱,这爱的成分之一,在老师眼中,是一份严格的要求,老师是从父亲逼着我去上学这个故事中看出的。你知道父亲的爱中还有哪些成分吗?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谈谈。

⑴ 殷切的希望;

⑵ 严格的要求;

⑶ 温暖的关怀;

⑷ 热忱的鼓励;

……

2、看了同学们所归纳的爱的成分,老师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爱如山,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你也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的感觉吗?(训练语言表达)

(父爱如大海,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四、整合练习

1、英子在风里、在雨里、在爱的港湾里漂流,在一次次的磨练中渐渐长大,你能找出英子成长的足迹吗?

(板书:成长的足迹)

结合课后练习二,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

摘要板书:

⑴ 六年后我的当上学生代表;

⑵ 再也没有迟到;

⑶ 能做许多事;

⑷ 成长为一个小小的大人。

(有勇气 有智慧 有经验 懂事)

2、跳跃阅读全文,你知道课题的含义及其作用吗?小组讨论并发言。

本文写爸爸的花的内容很少,但课题却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为什么?你能另拟一个题目吗?试一试。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另拟题时,要引导学生对所拟题目进行分析,找出优点及不足,老师不能随便否定或肯定〕

五、延伸拓展

比较阅读:给学生朗读同是表现父爱的另一篇文章《父亲的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著),让学生比较二者的异同,再一次认识不同风格的父爱。

六、作业

说说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在日记本上 。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四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童年(6)
难忘的童年
让我们手拉手
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手拉手活动给远方小学生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西部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3
难忘童年
给远方的小学生的一封信1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难忘的童年
对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文化功能探析
结合演唱曲目谈歌唱表演中的二度创作
浅谈歌唱的发声练习
浅谈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
对高校学生篮球进攻战术意识的发展分析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之我见
浅谈高校音乐教师在现代数字环境下的应对和提升
全面培养合唱指挥人才的思考
浅论音乐表演心理
分析行动学习法在税务执法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论儿童钢琴教学中音乐感的培养
关于我国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
浅萨克斯管
基于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质量浅谈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北京亮起来了》整体阅读感知
《日月潭》 训练素材
《日月潭》 范文习作
《日月潭》 教案讲义2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2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
《日月潭》 趣闻故事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日月潭》 写作指导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
《日月潭》 重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