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9
《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体会其风格。
2、指导学生学习朗读方法:
进入角色,充分体会文章蕴涵的感情;
可配乐朗读,配乐朗读资料:《黄河大合唱》。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习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学生搜集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资料,及与黄河有关的诗词。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影像资料,由此导入,并创设出情境,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检查预习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与黄河有关的诗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强烈情感。
三、整体感知
解题:本文的题目是《黄河颂》,中心词是哪个?
(抓住“颂”)
1、师范读:
配乐朗读,播放背景音乐《黄河大合唱》。
2、学生自读:
教师指导朗读方法,大屏幕出示: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3、学生试读:
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4、大屏幕出示: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赞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引导学生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去思考)
明确第二个问题答案: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5、生再读诗歌:
小组推荐代表,比比谁读得最好;
6、学生自评:
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
7、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读出气势和感情;
8、学生谈一谈:
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四、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由此联想到古今英雄;及黄河身边发生了许多的感人故事,由此展开联想延伸 )
2、朗读展示:
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自行编排,进行朗诵比赛。
五、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准备朗读比赛。
2、完成《探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我家
- 夏天
- 我学会了缝袜子
- 家的火爆与温馨
- 奥斯塔河谷——理智的超越
- 让我把幸福告诉你们
- 爱哭的我
- 我
- 桂花
- 我的妈妈
- 我爱妈妈
- 美味佳肴
- 我爱我的家
- 我会煮饭了
- 谦让
-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 计算机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 传统文化与旅游
-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 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法论文(1)
-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颐和园》设计
- 《母鸡》教学思考(推门课)
- 《颐和园》教学思考(推门课)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母鸡》一课想到的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
- 《母鸡》教学案例
-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长城》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