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好授课内容、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2、学生:
自行查阅有关本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的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雄健精神的具体内容;比喻说理的手法。
一、整体感悟
1、精心导入:
(播放《国歌》的音乐,大屏幕投放《国歌》的歌词)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著向前。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这文章的题目是《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板书课题)
2、感悟内容:
⑴ 如果别人要你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困难处境、我国的国民雄健的两种情况时,那么你会怎么读标题?(“艰难的国运”“雄健的国民”都重读)
⑵ 如果要鼓励你的同胞挺起胸来战胜困难,那么你又怎么读标题呢?哪个词语该读重音?(“雄健的国民”重读)
⑶ 我们再读一次,将两次读得体会结合起来。
⑷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国民为什么能雄健。先请大家朗读课文。要求要准字音。比如:逼狭、亦复如是、浊流、魄势、阻抑。
⑸ 国民为什么能“雄健”?请同学们采集课文内容说话,这样说:国民之所以能雄健,是因为他们……。国民靠什么雄健?
⑹ 明确雄健精神的具体含义。(播放课件或小黑板)
⑺ 选读课文,选取你最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昕,并谈谈喜欢理由:
(解决比喻运用的问题)
投影 比喻 长江大河一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元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中华民族的光明前程!
老师小结:作者在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胜困难。(播放课件)这雄健精神是: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直前。
3、朗读体味:
⑴ 下面一个人读一段,请五个学生读。
⑵ 四人小组讨论,哪个同学读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感情,3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⑶ 分部朗读:男、女各一名担任领读,读第一段。第二段由全体女同学朗读。男同学读第三段。第四段男、女生轮读。第五段由领读来读首句,后几句由男女生合读。
二、体验反思,质疑交流
1、阅读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大家好交流一下。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体验过这样的美趣吗?
同学之间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间,学生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总结: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就是要靠雄健精神: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勇往无前。
三、延伸作业,模仿课文
用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说一个道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大烟斗
- 暑假乐趣多多多
- 爱的教育读后感
- 我自己
- 有趣的打转虫
- 感谢(二)
- 呼啦圈比赛
- 妈妈的爱
- 我的妈妈
- 感谢(三)
- 有爱真好
- 动物运动会
- 有礼貌的小猫咪
- 我的理想
- 荷花(一)
- 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论纲
- 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的演唱及其文化功能
-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法律规范
- 苗族刺绣的现代意义
-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 “味”论内涵的延展
-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西门豹》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爬山虎的脚》
-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 《陶罐和铁罐》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片断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 《观潮》
- 《观潮》第二课时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蝙蝠和雷达》
-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