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
翻新时间:2023-08-13
《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为了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进入情境,感受木兰的形象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把课堂活动分成三个版块──我能读准、我能读好、我能读懂。意图从三个层次出发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读准字音、知道词语释义,其次是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最后是读懂木兰的形象,提高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认识这节课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方面有很大的帮助,能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并最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朗读的时间把握方面,我用了近20分钟时间让每个小组赛读整首诗,导致完成人物形象分析这个教学任务时时间比较紧迫,因此我认识到在赛读时可以分段进行,那么在时间的把握方面也就比较宽裕了。
其次是对于朗读的语调分析方面,我做了较细致的分析,其实这里只要对感情基调做一次整体的把握就足够了,学生在读中体会情感,也许会更真切一些。
再次是在如何能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其实,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我意识到,在分析木兰形象这个环节中,我可以让学生在课文上做一些旁批──你从哪些情节了解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在旁边标注出来,这样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是在生字词的训练方面,某些同学回答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
总之,诗歌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注重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训练,但这些在这堂课上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我没有让学生沉浸在诗歌的氛围中,彻底领会木兰这一爱国女英雄的形象。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温暖的一家
- 我的好朋友
- 善良的人
- 爱画“三八线”的同桌
- 我的同桌
- 我的同桌
- 过艺纯穿了啥衣服
- 值得赞扬的一件事
- “淘气包”
- 我的“有趣”同桌
- 我的对手
- “五味糖”一样的女孩们
- 同学真让我感动
- 我的同桌
- 我
- 浅谈对后进生的教育
- 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 教师发展必须植根于教育实践
- 有关教育公平的探讨
- 新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 实施“四个第二”工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 学校德育的启示
- 创业教育探析
- 不要让教育成为近视眼
- 激发课堂活力 优化教学过程
- 简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 《珍惜时间的孩子》教学建议
- 刍议课程资源及其有效开发
-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 教育伦理与学习伦理
- 评刘剑英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随笔
-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最后一头战象》写作特色
- 《最后一头战象》结构分析
- 学习表达 感悟情怀──《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案例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杂谈
- 厚积方能薄发──评刘剑英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 《最后一头战象》难点解析
-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