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邓稼先》结构分析
本文介绍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高度评价并赞扬了邓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全文共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运用一系列的排比句,列举大量的事实,叙述一百年前中华民族的耻辱。然后笔锋急转,镜头拉回到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叙述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鲜明的对比构成了文章不平凡的引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章的主人公出场了。作者对邓稼先的第一个评价就是“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这样,文章就把人物和背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邓稼先的一生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而作者选取的主要内容是他在回国后的28年间“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的情况。这是与中心相一致的。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从地位、成就、个性、为人等方面进行对比,用以表现主人公的个性和品格。通过对比,作者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就点明了主人公个性形成和取得成就的原因。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为了证实美国人说的话是谣言,邓稼先亲自请示了周总理。据有关材料记载,当时周总理说:“请你转告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完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这就是后来邓稼先给杨振宁的那封短信的内容。事情虽然不大,但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主人公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如果说第四部分是从一件小事上见精神,那么第五部分就是通过一句话突现人物个性。作者先用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带到神秘的戈壁荒滩。然后用两个疑问句启发读者联想,邓稼先他们要征服多少困难才完成了两弹的研制工作。这是从面上写。接下来,作者从点上选取这样一个事例:“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
作者选取写给邓夫人许鹿希的电报和书信中的几段话作结。一、二两段,以挚友的身份来赞颂邓稼先忠诚纯正和无私的品质,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邓稼先的敬爱之情。三、四两段则从更高层次俯视邓稼先的一生。他认为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认为“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因为他有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性格和品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动物运动会
- 妈妈的爱
- 感谢(三)
- 感谢(二)
- 有礼貌的小猫咪
- 暑假乐趣多多多
- 大烟斗
- 荷花(一)
- 我的妈妈
- 我自己
- 爱的教育读后感
- 呼啦圈比赛
- 有趣的打转虫
- 我的理想
- 有爱真好
-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 反宪法规则的决定的法律效力(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从“简约主义”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朴素、简约之美
- 传统文化·人文素质·法律规范
- 魏晋南北朝文人歌辞的演唱及其文化功能
- 赣式古民居发展现状与对策
- 苗族刺绣的现代意义
-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曾国藩的人力资源开发思想论纲
- 论郑和下西洋中宗教文化的规范性传播
- “味”论内涵的延展
-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观潮》(第二课时)说课稿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父亲的菜园》教学设计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片断
- 《爬山虎的脚》
- 《找骆驼》教学设计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法二例
- 《陶罐和铁罐》
- 《西门豹》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 《观潮》
- 《观潮》第二课时
- 《燕子》为例谈看图学文的教学
-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 《蝙蝠和雷达》
- 《火烧云》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