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听戏》
梁实秋 对戏园的环境并无需作太多的抱怨。任何样的环境,在当时当地,必有其存在的理由。戏园本称茶园,原是喝茶聊天的地方,台上的戏原是附带着的娱乐节目。乱哄哄地高谈阔论是未可厚非的。那原是三教九流呼朋唤友消遣娱乐之所在。孩子们到了戏园可以足吃,花生瓜子不必论,冰糖葫芦、酸梅汤、油糕、奶酪、豌豆黄……应有尽有。成年人的嘴也不闲着,条桌上摆着干鲜水果蒸食点心之类。卖吃食的小贩大声吆喝,穿梭似的挤来挤去,又受欢迎又讨厌。打热手巾的茶房从一个角落把一卷手巾掷到另一角落,我还没有看见过失手打了人家的头。特别爱好戏的一位朋友曾经表示,这是戏外之戏,那洒了花露水的手巾尽管是传染病的最有效的媒介,也还是不可或缺。
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放肆是我们中国固有的品德之一。在戏园里人人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啼哭,打喷嚏,打哈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在那里可以找到这样完全的放肆的机会?看外国戏院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我小时候进戏园,深感那是另一个世界,对于戏当然听不懂,只能欣赏丑戏武戏,打出手,递家伙,尤觉有趣。记得我最喜欢的是九阵风的戏如百草山泗州城之类,于是我也买了刀枪之类在家里和我哥哥大打出手,有一两招居然也练得不错。从三四张桌子上硬往下摔壳子的把戏,倒是没敢尝试。有一次模拟打棍出箱范仲禹把鞋一甩落在头上的情景,我哥哥一时不慎把一只大毛窝斜刺里踢在上房的玻璃窗上,哗啦一声,除了招致家里应有的责罚之外,惊醒了我的萌芽中的戏瘾戏迷……
练习:
1、“在这样的环境里听戏,岂不太苦?苦自管苦,却也乐在其中”,从原文中看,这“乐”有哪些?
2、作者为什么说“看外国戏院观众之穿起大礼服肃静无哗,那简直是活受罪”?
3、《听戏》和《社戏》都写到了儿童的“看戏之乐”,且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问两文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可以“放肆”,可以自由行动,吃,喝,谈话,吼叫,吸烟,吐痰,小儿啼哭,打喷嚏,打哈欠,揩脸,打赤膊,小规模的拌嘴吵架争座位,一概没有人干涉。(或可以乱哄哄地高谈阔论,可以呼朋唤友消遣娱乐,可以足吃,可以看“戏外之戏”。)
2、因为不能够这样的“放肆”与自由。
3、本文与《社戏》有许多相通之处,看戏之乐,似乎不在戏的本身,而在看戏的氛围、看戏的过程,当然还有对戏法的模仿。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自画像
- 谢谢你,郭学欣同学
- 未来的家乡
- 好爸爸?坏爸爸?
- 月景
- 你背书包吗
- 老师,谢谢您
- 我的小狗
- 校园艺术节
- 谢谢你,同学
- 调皮的桑桑
- 可爱的弟弟
- 街道的自述
- 我喜欢的赛车——“雷凌号”
- 抽签
- 依托丰厚传统文化资源 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
- 对罪刑法定司法化认识的误区刑法论文(1)
- 怎样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学设计
- 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刑法论文(1)
- 从新的角度论犯罪客体刑法论文(1)
- 论传统文化与农村老人文化建设
- 试论中美传统文化对影视文化的影响
- 以传统文化精华创高职文化育人特色
- 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在国画创作中存在的若干思考
-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构建
- 传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的方法与途径
- 论网络犯罪刑法论文(1)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 “人质型”犯罪的适用问题辨析刑法论文(1)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3
- 《猫》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猫》课堂实录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2
- 《母鸡》教学设计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1
- 《去年的树》教学实录2
- 《白鹅》教学设计3
- 《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
- 《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
- 《巨人的花园》片断赏析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母鸡》教学设计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