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口技》的艺术特色

《口技》的艺术特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2

《口技》的艺术特色

本篇节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等书。《口技》一文,原是作为其《秋声诗》的序言。作者曾说:“嘻,若而人者,可谓善画声矣!遂录其语以为《秋声》序。”原意是借口技艺人的“善画声”,说明《秋声诗》亦是“善画声”的诗作。而所谓“善画声”,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善于绘声绘色地描写生活。他的《秋声诗》如何,且不去论它。但是玩味《口技》一文,却可以看出笔者所说的这种艺术匠心及艺术特色。

篇首点题,侧面写“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开门见山,点明题旨。所谓“善”,即擅长之意,指口技艺人技艺之高超或精湛。不仅如此,从谋篇上看,“善”又是统领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亦似乎可说是“文眼”)。层层紧扣“善”字,展开记叙、描写与议论。先描绘演出背景或场面:围客厅之一角,设“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不需复杂的布景,只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表演者并非借助外物吸引人,而是靠超人的技艺或真实本领演出的。“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突现听众这种聚精会神的情态,着意渲染演出前的肃静与紧张气氛,亦是暗示表演者有“压场”或吸引观众的艺术声望。这样描写演出前的静态环境,既是烘托艺人之技“善”,又是为下文表现千奇百怪、惊险万状的声响作衬托或作伏笔。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全文的中心部分,则是正面写“善”。形象而逼真地描述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遥闻深巷中犬吠”。表演从摹拟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开始,用“遥闻”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深夜远方回响的隐约可闻之声,顿时把人们引入夜阑人静的境界中。夜半“犬吠”引起妇人“惊觉”,行文着一“便”字,转入详写近处四口之家卧房内传出的连锁反应的声响。妇人打呵欠、伸懒腰的响动,丈夫的“呓语”,小儿子醒来的大哭、哺乳、含乳声、大儿子“絮絮不止”声,“夫叱大儿声”。至此,文章来一概述:“一时齐发”。形容人声嘈杂,掀起文章波澜。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又下一“众妙毕备”的评语,要言不繁地反映了演出的种种难以尽言的妙处。继用“妙”极写听众的观感。人人竟是如此出神:“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听众的激动神情毕现纸上。这一传神之笔,虽是状写全场听众,而意在彼,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

闹而复静的情景。经过一阵喧闹,四口人旋即酣然入睡。所以,这里的静,并不是寂然无声,而是酣睡中室内出现的情状。“夫齁声起”,点明由喧闹复归于安睡,亦即由动转静。尤其叠用两“渐”字,细致而酷肖地表现了“拍儿”动作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更衬托出静的境界。可以想见,此时卧室中当是一片宁静。但是,更深人静之时,往往是鼠类放肆活动之机,偷噬食物,撞倒“盆器”,以及发出“作作索索”的细微声响。“微闻”云者,最恰切地反映了宁静的微响之感,或者说是静中见动之境。又出现妇人酣睡后“梦中咳嗽”声,更加强了安睡的气氛,则又是动中显静。这里的表演,主要是突现“静”的情景,所以给人一种轻而且慢的声感,文字节奏似乎亦比前后两段更舒缓。“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听众的情绪,时时随着表演的起伏而变化,再一次表现口技的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和艺术感染力。这个场景的写法,也与表演一样,既是前段喧闹的余波,又是下节高潮的前奏。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忽一人大呼‘火起’”,声响突如其来,文字奇峰突起,恰似平地风雷,情势步步紧逼。一家人又喧闹并骚动起来了,夫妇“大呼”,“两儿齐哭”。四口人突然感到祸从天降,陷入急难之中的情状可见。接着连用五个“百千”,浓笔重彩点染由于失火从屋内卧室到邻近火场而传来的多少人和物发出的各色声响:大呼声、哭声、犬吠声、力拉崩倒声、火爆声、风声,急切相混,“求救声”“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呼号交加,情势越来越危急,声响愈来愈复杂,情节逐渐推向高潮。这里,重叠使用五个“百千”,读时不仅不使人感到文字重复,而且大有增浓气氛之妙,非如此不足以表现此种凶猛的火势和紧迫的情状。五个“百千”交织成十种不同的声响,惊慌忙乱之境,跃然而出。再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说明在火警中凡是应有的声响,无哪一种声响没有出现,用以总括不及一一描摹的声响。同时,又以四个“百”字组成两句对偶,用这种夸张手法,极写声响的复杂,盛赞口技人技艺之“善”。然后笔锋一转,写听众异常激动的反应:“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听众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无不形容尽致,犹如一场火灾就发生在眼前。这种惊心动魄的情景,使读者亦感到口技表演真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迷人地步,不能不为之拍案叫绝。

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为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而渐趋紧张。而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四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失火、救火的情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随声换形,场次分明。

结尾写表演结束,呼应篇首。假如说开头对演出场面的描写是为了“亮底”,那么此处重复一笔则是为了“印证”。文章前后照应,有力地表现了口技人技艺之“善”。全文情节完整而曲折,开端、发展、高潮、结束,井然有序,委婉多彩。结构开阖自如,起落分明,完整而严谨。行文善于随声赋形,因物敷采,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

(摘自《课文分析集》初中第一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植树
春节的趣味乐园
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我知道怎么做了
母爱伴我成长
20年后的我
母爱,伴我成长
那一次,我流泪了
学会动脑筋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一件自豪的事
那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我就要争一口气
我为“植树造林”添份力
那时候,我想起了这句名言
冬季预防家畜疾病的主要措施
向动物学习减压
治疗反刍家畜宿草不转
中职农学课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
试论陇南畜牧业结构的调整
刍议提高农学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
藏族学生家畜病理学教学探索
浅析动物学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
地方高校《动物学》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模块及实施探讨
全国畜牧富民功勋人物暨畜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揭晓等
农业院校农学类研究生辅导员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对策研究
PBL教学法在《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动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雏议
对农学专业就业分析及其教学模式的建议
物联网技术助推畜牧业精细化管理
《动手做做看》课后题解
《北京亮起来了》反思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水底烛光
《动手做做看》理解、搭配与例句
小马过河
《动手做做看》教学杂谈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教学实录
骆驼和狐狸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课例
《动手做做看》近义词反义词
《动手做做看》片断赏析
放飞心灵──《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