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华南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华南虎》编排在7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教学本单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以及深入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华南虎》这首诗通过塑造华南虎、观众、铁笼、和我这几个形象,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精神和人格独立的渴望。其实是作者借华南虎这一形象表现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学情分析】
本诗的内容较简单,学生在预习、熟读的基础上基本上可自行掌握。语言方面基本上不存在障碍,几个生字、生词查字典就能解决;但要深入理解华南虎这一形象特色,就得抓住诗中关键段落和句子。所以我设计了“华南虎是一只 的虎”的句式让学生进行填空,然后通过法庭论辩这一活动形式更进一步了解华南虎这一形象特征。但是,学生要领悟华南虎的象征意义就比较困难,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可借助诗中提供的信息──尾段和1973年6月创作的背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追求自由和人格独立的精神。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涵的方法。
3、通过论辩让学生明白华南虎形象的特征。(重点)
4、朗读、品味诗歌、了解华南虎的象征意义。(难点)
5、改写诗歌,提高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熟读课文,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收集有关虎的成语、故事、或俗语。
老师收集下载最能表现华南虎特征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学生说一些有关虎的成语、故事或俗语。
生龙活虎 龙腾虎跃 龙盘虎踞 虎视眈眈 狐假虎威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武松打虎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学生欣赏几幅有关老虎的图片,然后说说自己对老虎的印象。
二、走进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说说“华南虎是一只 的老虎”(可用诗中的词语。)
2、面对被囚在笼中的华南虎,观众是怎样表现的?
3、小组合作──华南虎告状:
华南虎被人类囚禁在笼子里过着痛苦的生活,它很愤怒,于是向动物法庭递交了诉状,要求人类还它自由。现在它聘你为律师,请你为它辩护、打抱不平。
下面请第一组同学充当律师,第二组同学充当人类,第三组同学充当笼子/栅栏,第四组充当仲裁小组,老师当法官进行调解。
法官(老师)问:
⑴ 华南虎,在我的印象中你的家族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你怎么会在铁笼里呢?
⑵ 在笼里你又遭到人类的哪些虐待?
⑶ 请律师回答:人类,对于华南虎的控诉,你们该如何解释?
⑷ 请问栅栏、铁笼,当华南虎嘶咬着你、想从笼里逃出来时,你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⑸ 听完原告与被告的争辩,请仲裁组进行裁决。
四、改写诗歌
华南虎自白华南虎虽然有律师帮它辩护,但内心充满痛苦与烦恼,请你用“我的自白”的形式改写这首诗(可增、删文中的诗句),然后有感情地朗诵自己改写的诗。老师略作评议。
五、讨论──华南虎形象意义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自白老师也深受感动,那么作者呢?他是怎样想的?请齐读尾段并联系1973年6月作者写此诗时的状况,说说作者明白了什么?
老师提供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时期,那是个最没有诗意的年代。作者1955年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诗人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一次,他去桂林,在动物园里他见到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而“这只老虎与我当时的境遇何其相似啊!”回到干校后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学生讨论明确(意思接近即可):
1、在困境和厄运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2、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
3、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
六、知识积累
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华南虎这一形象表现出来,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象征。然后幻灯片显示: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关键语句入手领略华南虎的形象,用华南虎告状的对话形式深入了解华南虎形象特征,结合创作时间去把握华南虎的象征意义。同时改写诗歌也是提高写诗能力的一种方法。以后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这些方法去欣赏诗歌。
八、课外拓
展课外尝试写一首诗,写出你喜爱的一个小动物的形象气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广播操比赛
- 送给妈妈亲情阳光
- 我的书包
- 包饺子
- 难实现的小心愿
- 我的好伙伴
- 春天来了
- 炒茶
- 爬灵山
- 可爱的布娃娃
- 爷爷走了
- 我的心愿
- 春雨
- 风的感受
- 捡垃圾
- 试论语言交际中句式选择的认知语用阐释
- 基于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 谈淳美的“母亲艺术”:陕西民间刺绣
- 语义分析与汉俄副名组合
- 谈版画的创作与艺术修养
- 分析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下的中国现代陶艺
- 关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概念的创新
-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保险营销模式及借鉴
- 浅论“上”与“下”的隐喻意义及其文体功能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 论蒙克的艺术创作心理
- 工业设备的市场营销模式创新
- 论我国目前景观设计中的误区
- 浅析话语策略与民族身份
- 我国服装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比尾巴》教案二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一
- 《借生日》一
- 《画》教学
- 《借生日》二
- 《小熊住山洞》教案一
- 《王二小》第二课时
- 《画》教学
- 《雪地里的小画家》二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
- 《雪孩子》教案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
- 《小熊住山洞》教案二
- 《雪孩子》教案一
- 《两只小狮子》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