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9
教师角色定位的再次反思──《狼》一文教后反思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阅读文言文起步不久,能力尚在初级阶段,我个人认为,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文言的方法,应该作为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
因此,在这堂课的前期准备──选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文章短小些,故事情节生动些,使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而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本着重点突出、知识落实、重在方法指导的思想,把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工具书相对独立地阅读文言。
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想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早就了然于胸,但,事实上,在平时具体的教学中,是否真正地把这一理念渗透融入,实在需要静心反思。在这节课的整个磨合中,我意识到,教师跟着学生走还是学生跟着教师跑,我始终在这两者之间徘徊。
学生在运用字典大致理解字词含义之后,我的教学环节设计是质疑,并尽量依靠学生资源互享的原则自行解决。这一环节我虽然不能准确把握学生会提出的问题及思路,但根据经验也大致有个揣测。比如,对“行室”一词的理解,我依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初步判断学生会从上下文去合理揣摩。前两次试讲,也的确如此。我企图把我自己的思考方式传递给学生,我企图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学生。但是,学生不领情,有一个学生偏偏从对“行宫”的理解迁移到对“行室”的揣摩。这一思路大大出乎我的意外,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一思考方式要比我出色得多。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何必苦苦抓着那些事先想套在学生身上的思路不放呢?学生的一次回答,使我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再一次深刻反思。
课改后,我们教师的确注重了学生的质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但有几位教师真正地把教学活动指向了学生的问题呢?绕来绕去,往往还是回到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因为教师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是对学生不负责任。通过这一次教学,我更切肤地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认知、思考的能力,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有应该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习是自我实践的过程,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又不断的生成新的问题。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应是学生自主的行为,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点拨引导、提供条件、补充资料、创设氛围。试想:一个婴儿学走路的时候,是父母教会的,还是自己经过无数次的摔倒、体验学会的呢?虽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但毕竟是他们自我感知的,自我提出的。自己提问题还要靠自己解决,这才回归了教学的主体。在整个痛苦的磨合过程中,我对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今后一个阶段在文言教学上所追求的境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严厉的老爸
- 我的同学之n处可恶
- 小书迷
- 我的优点
- 我的妈妈
- 我的朋友“哆啦梅度三世”
- 最难忘的一个人
- 奇怪的妈妈
- 自我介绍
- 我最熟悉的人
- 我的小伙伴!
- 小气的同桌
- 班级之最
- 班级“名人”
- 好人丛飞
- 我国农村人口问题及其全面发展
- 公务员的伦理道德与行政文化建设研究
- 浅谈李约瑟难题与科技政策革新
- 证实与证伪作为科学的两种划界标准
- 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问题研究
- 浅论科学是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的
- 新视野下的费耶阿本德
- 科技双刃剑忧思录
- 科技哲学论文:浅议我国同行评议制度有效性的反思
- 浅谈网络伦理道德问题
- 从广谱哲学的创立谈科研方法论
- 流动人口问题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 广告摄影的法律与伦理道德研究
-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
- 《劝学》教学设计1
- 劝学1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8
- 《劝学》教学设计2
-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3
- 《祝福》教学设计8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9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4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铁皮鼓]
- 《劝学》教学设计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7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
- 《祝福》教学设计9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