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新闻两则》问题探究

《新闻两则》问题探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15

《新闻两则》问题探究

1、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与“渡”有关的词语:“冲破”“渡至”“渡过”“渡完”等均是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写我方的有“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写敌方的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微弱”“泄气”“毫无作用”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可以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

第1句话,既报道了我军之强大(“百万大军”),又点出了战线之长(“1000余华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8个字写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第2句话中的“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广大,又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同时又是对“1000余华里”战线的具体说明。

3、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

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

4、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最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5、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里是详写的?哪里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见《我30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6、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面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7、《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语言怎样体现出了新闻语言的特点?

本文的语言准确鲜明。首先,文字具体确凿,表达准确。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整天的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整天的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巨,表现了我军的英勇无畏;“歼灭及击溃”表现敌军失败之惨重,“歼灭”指“全部被消灭”,“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所指并非全部,但大势已成定局;“控制江阴要塞”,指关键的军事设施已在我掌握之中,语言具体详明,事实确凿可信,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再如,“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这句话中的“突破”表现了战斗所取得的进展,“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另外本文的语言极具感情色彩。如,“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一句充满了对敌军的嘲讽。汤恩伯本来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灭,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我军的神勇。另外“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句话中,“至发电时止”时间概念更准确,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余部”这一军事术语,还指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

8、《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议论有什么特色?

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消息报道中可以插入简短的议论。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两方面的议论一详一略。本文对我军英勇善战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经说明了一切。至于敌军方面的情况则要详议几笔。一则是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再则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证明这一点,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而且这两个方面的顺序安排也非常合理。因为胜利的取得,我军英勇善战是必须给以充分肯定的,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来看,也是非常合理的。

9、《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哪部分?它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即除了电头外,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到“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是导语部分。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地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下文。

10、《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三个层次之间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为什么不先说西路军、后说中路军?

这三个层次之间既有时间上的衔接,也有内容上的衔接。从时间上是由“20日夜”到“21日下午5点”到“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三个时间段。从内容上看,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渡江情况。这样的结构顺序安排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来决定的。按现在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是考虑到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中路军所遇的敌人的抵抗,均甚微弱,东路军之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路、西路放在一起来写,东路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在后,况且新华社此前已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因此先写中路军,后写西路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日记6则
我愿化作一场雨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春景
迎春花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一滴小雨珠
人生的支点
谁不夸咱家乡好
新春感想
松树颂
我与普通话
含羞草
为地球妈妈画张像
试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浅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关于大学生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补位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
试论我国高校教学出勤率低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简论高等教育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试论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杂谈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故乡》教学设计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再教《故乡》
《故乡》教学点滴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是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的?──《故乡》教学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