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桥之美》课文简析
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美术工作者以独到的视角,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而文中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如讲究对比、变化、和谐等,不光适用于发现、欣赏、品味“桥之美”,我们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将它们作为通用的原则来进行一些审美活动,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画家眼中的桥有什么特殊的美感呢?概括地说,是桥在不同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为了能让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这个观念,文章从大家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首先摆出一个看法:它“固然具有诗境之美,其实更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接着以粗笔勾勒、大块涂抹的方式迅速将小桥、流水、人家提炼成构图所需要的块、线、面,并把它们搭配、组合起来,构成画面,强调了桥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后又大而言之,指出桥在江南水乡和威尼斯同样在构成当地特色美景上不可或缺。这段文字为读者开辟了一个视角:可以完全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桥,同时也为下文展开描述预设了心理准备。
课文随后举了四个例子,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如前所说,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不过,我们不妨做一些揣测。如,从作者说风雨桥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得到,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在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
随后,作者比较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及乡间小桥为例,指出通过桥能构成丰富的画面。此后作者宕开一笔,开始结合具体实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的问题,作者是所举实例基本上持否定态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do you need my help?
- Hainan Island
- wonderful life
- 图书馆读书的感觉
- Believe in yourself(相信自己)
- Bill的小建议
- Jane的国庆节之行
- 英语讲座
- 令人伤心的一件事
- Selling pictures(卖照片)
- 你的周末生活
- 三明治的过程
- y
- Bill的生活习惯
- 乒乓王子孔令辉
- 某水闸重建工程围堰的安全评估
-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 东江下游潮区界、潮流界、咸水界变
- 海堤和护岸消浪型式选择
- 劈裂灌浆技术在普宁三坑水库除险加固中的应用
-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 北江流域主要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探讨
-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纹演化的试验研
- 引水发电洞进口及出口高边坡稳定分析计算
- 超大型混凝土搅拌楼在龙滩水电站应用
- 抛石法在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 电子智能普氏贯入仪与环刀法对比检测在砂坝上的应用
- 《笋芽儿》重点字词梳理
-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 《笋芽儿》随堂练习-----提高篇
- 《笋芽儿》考点练兵之字词
- 《笋芽儿》随堂练习-----巩固篇
- 《找春天》 课外日记:跟着学生走
- 《笋芽儿》同步写作训练素材
- 《笋芽儿》作者资料和主要作品
- 《笋芽儿》重点问题探究
- 《笋芽儿》同步写作指导
- 《笋芽儿》考点练兵
- 《笋芽儿》整体阅读感知
- 《笋芽儿》重难点分析
- 《笋芽儿》重点字词意思
- 《笋芽儿》同步写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