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说明语言准确、生动、典雅。
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这是一种描写的方法,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四季风景画。“大地”“苏醒”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配以一个长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次第”用得非常典雅。燕子是“翩然归来”,活泼伶俐的小燕子的形象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
变黄的树叶在秋风中是“簌簌”地落下来,有声有色,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如一个个电影镜头。“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又是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写活了,为下文用另一个拟人“大自然的语言”作准备。最后,作者用“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八个字概括这一段的四季更替情况,极其简洁。
总之,作者在第一段运用的优美词语,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以这些优美词语为主,又构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直像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第二段的“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两组词,一句四字,极其概括、雅致,文气扑面。这一段更让人注意的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三句话中“传语”“暗示”“唱歌”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它们似乎都有人的思想感情,似乎都在为农民操心,惟恐他们误了农事,这种手法大大加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此外,文章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如第三段中“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谨。在说明物候现象的时候,先分说“植物”和“动物”,再概说“生物”,用词处处都经过推敲。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同时还使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万泉河探险记
- 深沟探险
- 一次有趣的探险
- 激流探险
- 冒险不等于探险
- 竹林探险
- 金星探险记
- 探险的真谛
- 第一次古墓探险
- 藏宝洞探险
- 圣灯山探险游
- 黑洞探险记
- 我心目中的探险家
- 探险杜家谷
- 太空探险记
-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R409B标施工技术探讨
- 钢琴伴奏在表演领域内的功能分析
- 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研究
- 加强海铁联运促进物流业发展
- 高师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高中音乐鉴赏高效课堂模式
- 论歌曲艺术再创造
-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 论呼吸在手风琴演奏中的作用
- 分析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
- 浅论和声半音化的色彩及调性
- 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研究
- 浅探通俗唱法的发声特点
- 职业中专音乐教学问题研究
- 声乐技巧的功用价值探索
- 《绝招》 教师语录
- 《绝招》 知识点精析
- 《将相和》
- 《争吵》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绝招》 范文习作
- 《争吵》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绝招》 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绝招》 考点练兵1
- 《争吵》 教案讲义2
- 《检阅》 趣闻故事
- 《争吵》 趣闻故事
- 《争吵》 教案讲义1
- 《检阅》 考点练兵2
- 《检阅》 考点练兵1
- 《绝招》 重难点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