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及教学设想】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库中的宝贵遗产,其中最出色的《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桃花源记》乃《桃花源诗》的序文),已经成为我国人民雅俗共赏的精彩作品。《桃花源记》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艺术作品,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陶渊明之所以能在文中写出这样一个美好社会,同他本人的经历也有密切关系。陶渊明平生厌恶晋朝朝廷上下统治阶级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讨厌官场上的舞弊营私的行为,他曾经三次因此辞去官职,隐居起来。陶渊明在农村过了几十年的隐居生活,亲自参加农业劳动,和农民交朋友,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淳朴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比在官场和那些醉心功名利禄的人相处,心情要愉快得多。这些都说明了陶渊明对当时政治黑暗的社会极为不满,对广大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按作者的构想,桃花源跟桃花林仅一洞之隔,洞口附近乃溪水源头,桃花林恰好至此而尽。弄清这个背景再看故事,就会觉得头绪很清楚。这个故事颇有传奇色彩。首先渔人进入桃花源的经过甚奇,渔人因一片桃花林而“忘路之远近”;洞极狭且深不可测仍然只身进入。其次桃花源中人更奇,若为仙,却有寻常人饮食起居;若为隐,一洞隔离人世几百年。最后桃花源消失尤奇,渔人出洞后尽管“处处志之”,但是“寻向所志”时最终是迷了路。
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有寄托的。他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频繁的环境里,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理想社会是无法实现的。
读这篇名作,既要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又要看出他的无法克服的思想矛盾,才能深刻理解它的内容和写法。
教学这篇名作,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教学中不妨运用视听及多媒体技术,采用诵读、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领会情感,学懂课文。
设计课件时,在充分收集有关素材和明确教学对象、任务条件下,融音乐、书法、图片、诗文于一体,全方位的触动学生的感官,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翻译全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三、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湖南省有一处风景独特,倍受世人青睐的旅游胜地,她因东晋时期一位诗人的名作而闻名天下。大家知道是哪吗?那位诗人是谁?去过没有?请去过的同学简要介绍有关情况,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散文《桃花源记》,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1、展示同学收集到的有关资料。
2、请同桌检查对方注音、解词等预习情况。
三、诵读和复述
1、欣赏书法作品,配乐朗读。
(教师可以结合书法作品播放录音或自己示范朗读。该部分内容每个页面限时60秒,若没有按键或点击鼠标,60秒后将自动跳入下一页。)
2、请一位同学朗读,要求读出感情,咬准字音。
(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
3、全班同学结合注解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五分钟后请同学复述大意,复述时可适当增加自己的想象。复述不完整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4、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然后反复自由朗读。
四、疏通词句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难解的、注解中没提到的、应特别予以重视的字词。
2、教师出示同学们未提到的字词。如:
缘溪行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 才通人 豁然开朗 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问所从来 便要还家 咸来问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 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遂迷 寻病终
教师可适当给同学讲解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3、请同学找出难译的语句,寻问优秀同学作答。
(此项活动意在充分调动同学积极性和激发敢于直面疑难、大胆探索的热情。)
4、请同学逐句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第二课时
一、理清思路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归纳其大意。
第一段: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
第二、三段: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林的见闻和经历。
第四段:结局,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未果。
第五段:尾声,写桃花源无人问津。
二、深入研读
1、揣摩语言:(该部分内容每个问题限时30秒,若30秒内未作出自己的答案,课件将自动弹出相应参考答案。)
⑴ “忽逢桃花林”“忽”表现渔人怎样的心情?
⑵ “渔人甚异之”“之”在此指代什么?
⑶ “欲穷其林”“穷”与前文哪个词照应?表现作者怎样的心理?
⑷ 前文与“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
⑸ 为什么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
2、问题讨论:(同桌互相讨论,该部分内容每个问题限时90秒,若90秒内未作出自己的答案,课件将自动弹出相应参考答案。)
⑴ 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叹些什么?
⑵ 作者在文章后面部分安排“处处志之”,为什么“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⑶ 作者在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3、主题探究:(四人小组讨论,选派一名代表发言。)
⑴ 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的社会状况?
⑵ 这种社会状况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何不同?
明确:
桃花源的社会状况: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生活得安宁幸福等。
作者所处时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小结:作者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一生安贫乐道,追求一种自由安宁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
七、拓展思考
1、品读《桃花源诗》:
⑴ 朗读《桃花源诗》,感悟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⑵ 结合《桃花源诗》译文,思考分析在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上与《桃花源记》的内在联系。
2、比较分析:
在创作方法和思想内容上,本文与《天上的街市》有何异同?
明确:本文与《天上的街市》在创作方法上,都运用了想象和幻想,情节离奇,极具浪漫色彩。在思想内容上它们不仅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作者思想倾向的体现。
《天上的街市》表现得积极、豪迈、乐观,鼓舞人们奋起与黑暗现实抗争,而《桃花源记》则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有消极因素。
3、独抒已见(根据立场、观点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将全班同学分成两至三派进行讨论,然后以自由辩论会形式发表各自见解。)
⑴ 渔人为何“停数日”就“辞去”?为什么不留下来?
⑵ 这种理想社会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成为现实?
⑶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理想?
八、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仅学到了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也进一步了解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社会状况,了解了陶渊明其人。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九、全班齐诵课文,布置作业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 开学了,我们笑了
- 黄山导游词
- 养蚕
- 再逢中秋
- 时间都去哪了
-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假如我是科学家
- 胜似亲人
- 观察豆子
- 可爱的小猫
- 观察
- 因为选择不同
- 我的蝈蝈将军
- 颐和园导游词
- 中法文化会议议程
- 会议纪律常见条款
- 远程教育会议议程
- 会议管理制度
- 学术会议通知
- 对会议记录者的要求
- 会议记录介绍
- 民航会议议程
- 会议记录的功能与误区
- 公司项目论证会议记录
- 编写会议记录的体会
- 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 会议记录范例
- 学生会会议纪律制定
- 团省委会议纪律范文
- 从三江并流想国企管理
- 论法约尔管理理论在油田HSE监督工作中的应用
- 关于优化劳务派遣管理的探讨
- 对现代企业管理中5S管理应用的探讨
- 企业管理会计现状与发展策略之我见
- 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变化
- 国有金融企业客户关系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浅议商业银行成本控制
- 园林施工定额管理
-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心理透视
-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探析-市场营销管理论文(1)论文
- 群塔防碰撞方案
- 国企管理应符合所有制性质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生字
- 《春雨的色彩》随堂练习
- 《春雨的色彩》重难点分析
- 《春雨的色彩》课文结构分析
- 《春雨的色彩》作者介绍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阅读知识
- 《燕子飞回来了》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仿写例句
- 《春雨的色彩》作者其他作品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案讲义
- 《春雨的色彩》课件 教学建议
- 《春雨的色彩》知识点
- 《春天》
- 《春雨的色彩》考点链接
- 《春雨的色彩》文章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