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2、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空间说明顺序。
3、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解读课文内容。
2、了解结构形式,说明顺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把握结构。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
举两个例子:
1、三千多年前,甲骨上已刻下让我们今天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
2、唐代,能在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路”;
(屏幕欣赏《孙子兵法》竹筒微雕、鸡蛋微雕)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微雕艺术,读来令人惊喜(屏幕显示课题)
二、题解(屏幕显示核舟形象)
核舟:根据课文内容,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人和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题意:介绍说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三、识记下列词语的读音、字形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 八分有(yòu) 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四、听录音范读,学生朗读课文
五、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全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明确:结构形式:总——————分——————总
(第1段) (第2~5段) (第6段)
六、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本课时讲解分析前两段)
具体方法:请学生参照注释和老师的提示,让他们互相讨论,然后分别讲解各自然段的大意,最后老师释疑并明确意思。
第1段(总说):
1、重要词语:⑴ 奇巧;⑵ 为;⑶ 罔不因势象形;⑷ 尝:曾经;
⑸ 贻;⑹ 核舟一:用桃核刻成的小船。
2、根据以上词语,学生讨论译出大意,老师再明确意思。
3、概括文段大意: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4、朗读:
第2~5段(分说)
提问:根据方位词语,这几段按什么顺序介绍“核舟”?各段介绍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
⑴ 空间顺序;
⑵ 各段介绍的重点:
第2段(船的结构)第3段(船头游览者—苏轼、鲁直、佛印)第4段(船尾舟子二人) 第5段(船的顶部,题名、篆章)
疏通第2段文意:
具体方法:同第1段相似。
1、指出重要词语。
2、学生讨论后讲解大意,老师再明确。
3、概括出文段大意。
明确:
第2段:介绍核舟的大小和格局。
4、朗读。
七、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并背诵第2段。
2、完成阅读思考题。
〖结构图示〗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由来(第1段)
船体设计的大小、格局(第2段)
核舟记 详述核舟之精妙 船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第3、4段)
船背技师的题款、着色(第5段)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第6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自己
- 家乡的葵花地
- 菊花
- 珠江夜景
- 我
- 美丽的夷陵广场
- 我的妈妈
- 二十三世纪的南昌
- 大雁塔
- 妈妈笑了
- 虎门炮台
- 我的收获
- 变暖的地球
- 秋天的校园
- 邻居家的小弟弟
- 中国的纳税人权利的认识(1)
- 省以下均等化转移支付研究
- 从民事再审事由设置基本理念看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的修改(1)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 邓小平财政管理思想论析
- 用工业废弃磷石膏为原料制备碳酸钙晶须的研究
- 关于司法改革中“相对合理主义”(1)
- 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适用问题的探讨(1)
- 论出庭证人经济补偿制度(1)
- 互文性与习语翻译
- 化工设备检修时的安全处理探析
- 甘肃发展核工业的主要对策
- 关于几种脱毒小薯培养基质的比较研究
- 浅析蓝藻生物工程
-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 《秋天的图画》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 《棉花姑娘》教案
- 《回声》教案
- 《影子》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阳光》教案
- 《影子》教案
- 《坐井观天》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