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7
《杜甫诗三首》导读
《望岳》选自《杜少陵集》。岳,这里指东岳泰山,主峰在山东省泰安市北。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巩(今河南省巩县)人。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的挂名差使,世人又称他为“杜工部”。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陕西、四川、湖北、湖南一带漂泊,较多地接触人民群众,深知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疾苦。他的诗,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深重苦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罪恶,表现了他对人民群众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为“诗圣”。
杜甫共写过三首《望岳》诗,分咏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和东岳泰山。本课这首五言古诗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至开元二十八年(740年)间,杜甫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是三首《望岳》诗中写得最早并且最好的一首。诗人描绘了泰山雄伟神秀的气象,抒发了作者勇于攀登、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春望》为五言律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沦陷的长安。诗人于暮春三月,举目四望,眼前景象不禁使诗人感时伤别,忧国思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为传颂千古的名联。
《石壕吏》:公元759年的春天,是安史之乱的第四年。当时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死,长安和洛阳被唐王朝军队先后收复,唐朝大将郭子仪等九个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把安庆绪包围在邺城,整个局势对唐王朝极为有利。但是,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战略上犯了错误,他们只是死围邺城,不懂得分兵直捣敌巢,尤其是没有设立统帅部统一指挥,九个节度使各行其是。结果,唐军反而失败。唐王朝为了挽回危局,维持其统治权力,便在洛阳至潼关这一带,不择手段地大量拉夫,不管老少男女,都被抓去服兵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这时候,杜甫刚好由洛阳路经潼关赶回华州,他亲眼看到这此残酷得难以想像的种种情况,便写成了“三吏”“三别”六首诗,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受难者的形象,揭露了唐王朝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石壕吏》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乐的星期天
- 成长中的一件事
- 暑假请校长吃饭
- 我们班做的好事
- 星期天做噩梦
- 暑假澄江之旅
- 给小鸡洗澡
- 表哥的的柴门不见了
- 南山广场看鸽子
- 紧张的英语考试
- 和爸爸一起割谷子
- 和妈妈吵架后我懂事了
- 我们要自信
- 国庆全家去钓鱼
- 暑假妈妈带我去学游泳
- 中关村:缔结中国经济新支点
-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 开发“体验北京乡村生活”入境游的思路及建议
- 我国制造业的柔性制造策略研究
- 国际投资中自然灾害的风险及其管理
- 基于意识形态的美国金融霸权分析
- 我国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发展前景
-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趋势和方法
- 试析经济稳定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
- 新华富时中国A25指数ETF期权多空比值与上证综指关系研究
- 《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论文
- 2010年后代表处仍是外资进入中国所青睐的商业形式吗?
-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 城市发展与铁路货运能耗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 厦门市西坂村“金包银”模式的探析与借鉴思考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重点部分教学设计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 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白杨》教学案例及分析
- 《白杨》教学设计
- 这个来回走得好──《白杨》教学案例及评析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