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0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导入】
1、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多义词掌握的情况。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个“书”字,试试看你能用这个书字,组哪些词语。
书本、书写、书信、书桌、书包、书皮、判决书、楷书等
2、请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继续通过查工具书来解释这些词中“书”的意思。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
书(shū):⑴ 写字;记录;书写。⑵ 字体。⑶ 装订成册的著作。⑷ 书信。⑸ 文件。
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
书本──⑶ 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写──⑴ 写字;记录;书写。
书信──⑷ 书信。
楷书──⑵ 字体。
判决书──⑸ 文件。
【引入课文,感知内容】
一、下面要来考一考大家,让大家“学以致用”
1、请大家看大屏幕:“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想一下两个书分别该怎样去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2、让大家这样凭空猜想两个书的意思,似乎有些为难大家了。这样吧,老师把“答谢中书书”的出处告诉大家,可能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书”的意思。(大屏幕上展示《答谢中书书》一文)
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了解一下以“答谢中书书”为题的文章,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你能从中得到启示吗?
明确:本文属于书信体裁的文章。
3、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读了文章以后,你想怎样理解这两个“书”字?
书⑴: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书⑵: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二、关于文章的一些知识介绍
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mò)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2、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鸿胪(lú),故称“谢中书”。
三、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一下读古人的书信的滋味吧
【深入探究,解析课文内容】
一、根据课文导引部分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细读语文的基础上,全面品析文章
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
1、 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
明确:
所描绘的景色有:高峰 清流 石壁 青林翠竹 晓雾 猿鸟
夕阳 沉鳞
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
请将文中描写山水美景的语句找出来,并使其呈现为诗歌的形式:
明确: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请大家来朗诵这首诗歌,领略一下诗歌所描绘的美景。
二、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
明确: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
2、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明确: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请大家带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来品味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认真读,仔细思考,相信大家会在我们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收获。
明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解,要言之有理。
【课外延伸】
请大家用现代文来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运用想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音乐喷泉
- 第一场大雪
- 春雨
- 快乐的儿童节
- 闪光的蝴蝶结
- 记一次难忘的拔河比赛
- 未来的汽车
- 日记一则
- 卷笔刀
- “六一”儿童节
- 我的一家
- 比美
- 日记一则
- 小白狗的故事
- 游牡丹园
- 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解读
- 影视剧作品中植入式广告的传播学视野
- 以人权为核心度量发展的四个维度
- 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1)论文
- 金山游戏发力影视娱乐营销
- 论微电影在广告中的运用
- “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下)
- 影片《让子弹飞》中的启蒙话语
- 软件的质量责任(1)论文
- “新公共管理”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 民法中的水权制度(1)论文
- 影视广告中的情感体现
- 制度、体制、隐性规则与政治人
- 关于行政救济制度的法律检讨
- 论美术设计与电影艺术的内在关联性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一
- 《司马光》教学一得
- 《司马光》教学实录之二
- 《司马光》教学偶得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 《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 《司马光》片段1
- 《司马光》教学实录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乌鸦喝水》教案
- 《司马光》教学一得1
- 《司马光》片段
- 《司马光》教学实录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