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6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
我先后在八年级11班、12班实施了《我的母亲》一课的教学,教学后感概良多。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认识母亲──诉说母亲──善待母亲”。
教学重点为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体会母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教学难点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教学,从学生的学习体验看,我对这一教学设计是较满意的,尤其是对诉说母亲这一环节的设置,两班截然不同的反应证明引导学生体验母爱这一环节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教学中,我抓住重点,顺利地引导学生分析母亲形象,成功地在品味语言中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并进行写作点拨。我很好地突破了难点,做到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我也能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对于课堂意外,我能及时进行处理,但因时间紧,又因教学机智不足,处理伧促,效果不大如意。
在12班授课时,到“诉说母亲”一环,我期待着出现类似11班的情形:阎维文的歌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几位主动站起来诉说母亲的学生说得情真意切,我和学生沉浸在一片感动之中,一部分学生还低头抹起了眼泪……。
歌曲欣赏后,意外发生了:女生琳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心理很不平衡,我妈妈不爱我。”我心里“咯噔”了一下,这答案有点让我措手不及,我试图引导其感受母爱,尤其是在这公开课的节骨眼上。“你为什么这样说?”据我了解,琳妈妈也很关心她,因为担心她学坏还来过几次学校。“她总说我这里不好,上里不好。”“你一点也感受不到母亲的关爱吗?”我反问道。“只有一点点,那个星期天,我睡到十点钟,妈妈给我留的早餐被弟弟吃掉了,。起床后,我黑着脸,妈妈又出去给我买回了面包,扔过来狠狠地说:吃吧,欠了你的。”同学们都笑了,我有些沉不住气(公开课的压力),她还感受不到母亲的关爱,于是我请出和她同村的菲,请她从旁观者的角度说说琳母是否爱琳,菲娓娓道来:“琳的妈妈一见我就说琳的种种不好,我就说琳的种种好,从言谈中我觉得她妈妈是爱琳的……”,下课铃已响,我有些烦燥地打断了菲的发言,布置了作业。
下课了,但我觉得这一课书的教学对12班而言不能说结束了。对于课堂意外,我处理伧促。追根塑源,是我在备学生(尤其是特殊的学生,如对母爱的方式不理解的琳)时备得不够充分,不够到位,对学生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形估计不足。如果我在琳说“我妈妈不爱我”时,顺势问“你觉得妈妈怎样做才是真的爱你?”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母亲,因为性格素质不同,会有不同的母爱方式,不同的母爱方式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情怀──无私奉献爱的全部。作为儿女,不能认为享受母爱是理所当然的,而应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一些感谢母亲的事。这样处理效果会更理想。结合12班实际,我增加了一课时(一从不同的母爱方式,多角度看母爱;二交流亲情作业;三佳作欣赏《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给男生颁个奖
- “漫天飞舞”VS“满天废物”之初次较量
- 我
- 有哥哥的感觉
- 我的爷爷
- 珍妮的心愿
- 我忘不了那双眼睛
- 桑兰的微笑
- 《田忌赛马》之改编版
- 老师的手
- 让坐
- 给爷爷洗脚
- 一个勤奋学习的人
- 我们班的迟浩然
- 我市野蛮女生
- 侵华日军对庐山文化的破坏和掠夺
- 顿挫:粟裕与陈毅(之六)
- 浅析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历史经验和几点思考
- 心怀百姓 利为民谋
- “万宝山事件”之真相及中共的迅速反应
- 科学的春天:一九七八年的全国科学大会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的引领地位
- 扎西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作用
- 聚焦江西抗战之六:抗日英烈壮千秋(一)
- 广州许氏家族与辛亥革命
- 蒋介石遗体入殓时安放了哪四本书
- 陈云、胡耀邦与共和国几起重大冤假错案的平反
-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及启示
- 走近红色江西·井冈山篇
- 坚持四项原则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 第六册出师表
- 第五册藤野先生
- 第五册白杨礼赞
- 诗词五首 《忆江南》等
- 第五册白杨礼赞
- 第六册海燕
- 第六册曹刿论战
- 第五册愚公移山
- 送东阳马生序
- 第五册回忆我的母亲
- 第六册曹刿论战
- 第五册《春》
- 第五册故乡
- 第五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