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4
《海燕》说课设计
【教材分析】
高尔基简介: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在他的关怀下,培养出整整一代的苏联作家。
《海燕》的创作和发表《海燕》写于1901年,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当时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海燕》就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所唱的歌。这种思想倾向的小说在当时是无法发表的。《信使报》拒绝发表,《生活》杂志拒绝发表。但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却被单独发表在1901年4月号的《生活》杂志上。据《生活》杂志的主编回忆说:“《海燕》在审查官审查时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事实上,作品一经发表,沙皇当局很快就发现了“漏审的疏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能力:
⑴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⑵
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⑶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领会作品中关于海燕形象的深刻象征内涵。
⑷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革命前途的深信和炽烈的战斗激情;
⑸
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感知文章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分三部分朗读,体会作者在这三个部分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
【设计理念】
1、《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来之前,海上风云变幻的壮阔情景,并在自己的想象中出现那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也是审美教育。因此,以朗读引起学生理解课文之愿望,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按照朗读、理解、朗诵三个环节,达到教学目的。
2、朗读课文,是教好本文的重要手段,也是目的。其中包括教师的示范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直至学生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够朗读好这首散文诗,也就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理解了。
3、课文内容的分析,建立在熟读课文基础之上,重点在于对海燕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对大海变幻的层次分析,有助于对海燕形象的理解。因此,适当的层次分析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为理解海燕的形象服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听读
三、学生试读
分三幅画面进行描绘。
四、解题
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为什么在1901年要写这样的散文诗呢?
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对人民进行镇压,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高尔基亲身感受到这场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的丑恶嘴脸,于是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五、再读课文
探究本文写的是海燕,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六、感悟
你从海燕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七、集体朗诵全诗
努力在头脑中出现画面,并联想海燕的形象;充满感情,并因为海燕的精神所感动。
愿我们像海燕一样勇敢的飞翔!
谢谢大家!
2005年10月14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课余生活
- 介绍一本书
- 陨石自述
- 放烟花
- 第一次游泳
- 燕子
- 我和妈妈
- 童年
- 妈妈的爱
- 春风
- 我家乡的万佛塔公园
- 我找到了春天
- 美丽的雪景
- 快乐的游戏
- 春游
- 在边远地区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素质教育的思考
- 大班端午游戏:网中乐
-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传统美德教育
- 月圆中秋
-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再审制度(4)刑法论文(1)
- 关于死刑的存在与废除的几点思考刑法论文(1)
-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
- 利用历史教学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 弘扬传统美德 增强社会诚信
- 端午粽香 食之有道
-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科学发展新貌
- 浅析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抬龙王过洮河:源自江南的洮河端午民俗
- 《太阳》教案
- 《果园机器人》教案
- 《新型玻璃》教案
- 《花钟》第一课时说课稿
- 《可贵的沉默》教案
- 《观潮》教案
- 《月球之谜》教案
-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 《七颗钻石》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妈妈的账单》教案
-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案
- 《赵州桥》教学设计
- 《草船借箭》
- 《小小的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