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3
智慧对沧桑的哼唱──读纪伯伦《先知》
在思想文明高度辉煌的古代之后,近代在某种意义上变得平庸,除去事实的发现和可有可无的争辩之外,剩下的如同晨星寥寥可数。但就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混沌中依然有一颗烁亮的星星在指引着我们,那就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先知》。
他无愧于先知,在近三十篇的隽文中,他以智慧的代言者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平等的对话中,他在讲述自己以生命获得的感悟,淡淡的悲凉,却也获得人生的硕果。而与之相对的泰戈尔的《吉檀伽利》则如同天真的儿童流泄出的欢语,却也神似。
不同于一些风过水无痕的文章,《先知》不是在卖弄,而是智慧对沧桑的哼唱。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评价绝对名副其实。像他谈到友谊时,他只是说友谊需要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似乎很普通,但只有你不停地倾听朋友的心时,你的朋友才会将他的欢乐与悲苦和你共享,你的心也才能为他的清晓而闪露光芒,《先知》里的文章都很短小,可是在哼吟中,那些淡淡的话语却如同你内心的琴键,不停地敲打你的心门,直至你完全敞开你的心扉,漾出你心中的歌谣。
读《先知》,适宜于静夜独处,就似听
beyond
的《海阔天空》,那是一种近似于无法排遣的寂寥与孤独,没有人来关注你,也没有人来和你争辩。如果要硬性规定一个第三者,那就是心中的自己,在与心的对话中,不断感悟生命,解析自我。或许有微风轻拂,你才会感觉到自己原来已陷入了一个另类空间:《先知》也不宜于讨论,交换读书心得或许适用于经典著作,但内心的感悟,却要依赖自身反复的吟唱,如同在心中不断哼唱《海阔天空》一样。心境其实对读书很重要,对《先知》更是如此,一本书如果对心境的要求不高,我很难相信它会是一本好书,毕竟真正的好书是会拨动自己灵魂最深处的那一根弦──当心境与之符合时。
《先知》或许是一滩汪洋,当你在海滩边漫步时,看看大海,那时高时低潮涨潮落或许在不经意中就拭去了蒙在你心灵与智慧上的纱层,于是,先知在人间又多了一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景定格
- 江南立交桥
- 大白鹅
- 桂花
- 秋雨
- 我是小小神枪手
- 放风筝
- 彩酷和彩裤
- 观猴
- 日记一则
- 一瓶水
- 包粽子
- 学步桥
- 摘樱桃
- 生命,在母爱中放歌!
-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 聋人题材电影中的文化意义
- 小波转换影像压缩模式之研究
- 中国电影与全球化趋势碰撞
-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
- 亚洲四大后现代电影大师
-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
- 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群体研究
- 电影小品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功
- 位置·策略·前景--对中国电影跨世纪发展的一点感想
- 电影剧作模式论
- 世纪转折时期的历史见证 ----论90年代中国的影视文化
- 剧作家的责任
- 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
-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附反思
- 《打电话》1
- 《白鹅》教学
-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2
- 《自己去吧》一
- 《画家乡》教学设计
- 《画家乡》教学
- 《哪座房子最漂亮》一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失物招领》教学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