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6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学会通过把握课文关键语句理解作者观点;了解反问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辩、质疑。
揣摩有丰富哲理性和思辩色彩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宇宙生命意识,从而敬畏自然。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围绕问题: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进行思考。
(方法:找出每一自然段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然后总结作者的思想观点。)
二、品味语言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以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为例)
2、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三、质疑反思
1、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维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
2、既然人类在自然面前是那样渺小和微不足道,人类是否就应该任由自然摆布而无所作为了呢?
3、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自然?根据是什么?
四、链接练笔
1、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
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你用一句或几句话把感受写出来。
示例:
面对一块普通的石头,难道就可以任意把它扔掉或击得粉碎?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扔掉它;它会愤怒,你把它击得粉碎,它也会痛的。
我们并不孤独,世间万物都是我们的弟兄。我们可以与月亮对饮,与太阳赛跑,也可以向花儿倾诉烦恼……因为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好朋友。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的特产
- 我的刘老师
- 校园的一角
- 我知道了怎样种蒜苗
- 春游
- 捡石子
- 向雷锋学习
- 文静的我
- 放鞭炮
- 游玩雅戈尔动物园
- 迎春花开了
- 我爱椰子树
- 2050我设计的房子
- 我喜爱的老师——吴老师
- 粗心的我
- 关于歌唱语言发声技术应用于高等师范教学的构想(1)
-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详细内容(1)
- 什么是舞蹈详细内容(1)
- 舞蹈因科技更富有魅力---数字舞蹈初探详细内容(1)
- 汉族秧歌舞蹈与现代审美意识详细内容(1)
- 中国高铁发展滞后而非超前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详细内容(1)
- 中国高铁自主技术体系领跑世界
- 关于手风琴普及教育框架之构思(1)
- 高师声乐课多样化教学刍议(1)
- 回应中国高铁建设八大质疑
- 中国高铁的自给自足之路
- 浅析中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 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1)
- 现代高速路不“高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 《画》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阳光》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案
- 《影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