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所配图画,色彩鲜明,生动形象
1.图画作者采用写意画法,把难看的乌鸦描绘成头大目明的样子,以突出乌鸦聪明可爱的形象,使学生看到图画就喜欢阅读课文。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描写乌鸦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作了形象的揭示。
2.所配彩图把文章的线索勾画得非常清晰。乌鸦喝不到水(水少瓶口小),乌鸦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水位上升。乌鸦喝到水了。三幅图画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二、故事简单,含义深刻
这篇文章是利用一个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道理。乌鸦喝水时遇到困难,作者赋予它以人的思维:瓶里水少,瓶口又小,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水位的高底是可以改变的。于是乌鸦在瓶中放石子使水位升高。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受到启迪,悟出道理:“只要开初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三、语言简洁,结构严谨
文章开始作者用“到处”说明小乌鸦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看见”、“可是”说明喝不到水的原因;第三段重复使用“看见”,说明小乌鸦善于观察,交代解决问题的依据;第四段用“放”、“渐渐”印证“办法”可行。
教学本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图入手,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按图的顺序提出问题:
①图上画的是谁?它想做什么?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
②乌鸦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③乌鸦怎样喝到了水?让学生初步了解“乌鸦找到水但喝不到→想办法,放石子→石子多,水升高→喝到了水”这一故事梗概。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课又是如何描述图画内容的。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
解词析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逐段细读课文,理解字词含意。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教学。
1.乌鸦怎么找水喝?(到处)“到处”是什么意思?(可让学生做这里找找那里找找的动作,既让学生理解”到处找”就是找了很多地方,又体会到水很不容易找到。)
区分“到处”、“处处”
选词填空:①公园里(
)盛开鲜花。
②乌鸦口渴了,()找水喝。
比较“渴”字和“喝”字的异同。
2.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校)课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办呢?”“怎么”和“什么”大多是用来提出问题的,在这里能不能把”怎么”改为“什么”?用“什么”这个词来提一个问题。
3.乌鸦看见瓶子旁边的小石子,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乌鸦想出的这个办法可不可行?谁来做这个实验?(指名学生把事前准备好的小石子放入装有半瓶水的小口瓶中)刚才你们看到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升高)
区分“办法”、“方法”和“用法”
选词填空:①老师教给我学习的( )。
②乌鸦想出来了( )。
③使用工具前。先要知道它的( )。
三、发展思维,训练表达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因势利导,启发他们深入思考,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讨论以下问题:
1.简要地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乌鸦口渴,到处找水喝。瓶子里水少,瓶口又小,喝不着水。乌鸦看见小石子,想出了一个办法。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到了水。)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应向乌鸦学习什么?(教师归纳:遇到困难不后退,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家的院子
- 有趣的现象
- 请不要浪费生命之源---水
- 我的理想
- 母亲节
- 我的小老师-字典
- 龟兔赛跑(新编)
- 假如我变成了孙悟空
- 我想变成什么
- 母亲节
- 一次升旗仪式
- 我的同学
- 四季之秋
- 母亲节
- 星球保卫战
- 地铁施工中的轨道运输组织
- 论如何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 轨道交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行政机关绩效审计研究(1)
- 激励性原则在音乐教学的运用
- 在歌曲教学中发挥听的作用
- 论新潮音乐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 对于学生素质的音乐教学探究
- 谈二胡演奏技能的改革
- 流行音乐的后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 论音乐教育与养成教育
- 关于建立审计员制度的思考(1)
- 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
- 对声乐表演的听众意识阐述
- 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1)
- 《找春天》教学设计6
- 《找春天》教学设计5
- 《找春天》教学设计4
- 《找春天》教学设计3
- 《找春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找春天》教学设计7
- 《找春天》教学设计12
- 《找春天》教学设计15
- 《找春天》教学设计13
- 《找春天》教学设计14
- 《找春天》说案
- 《找春天》字词
- 《找春天》教学设计10
- 《找春天》教学设计11
- 《找春天》课后题解和探究活动